浙江两次连阴雨过程及其降水特征异同对比分析

被引:3
作者
王洪勋
机构
[1] 绍兴县气象局
关键词
连阴雨; 强降水; 冷空气; 水汽输送; 水汽辐合;
D O I
10.16000/j.cnki.zjqx.2012.01.006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NCAR 1°×1°的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分别发生在2009年和2010年相同季节不同年份的两次连阴雨过程的异同,重点分析它们降水特征和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高压脊以及它们之间的宽广西风槽稳定维持是该季节连阴雨形成的有利环流背景。垂直上升运动是形成降水的必要动力条件,大气中充足的水汽输送和水汽在降水区的持续性辐合是连阴雨的形成的必要水汽条件。频繁南下的冷空气强迫暖湿空气抬升既直接导致了上升运动,同时也可以触发大气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增强上升运动。连阴雨时期雨量主要集中在冷暖空气长期对峙,强锋区长时间维持的时期。强水汽输送和强水汽辐合在时间和空间上重合并且长时间维持有利于大范围的持续性暴雨天气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0+35 +3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2008年1月甘肃省连阴雪特征及成因分析 [J].
许东蓓 ;
张铁军 ;
任余龙 ;
张新荣 ;
李荣庆 ;
吉惠敏 .
高原气象, 2009, 28 (05) :1129-1139
[2]   一次持续性浓雾天气过程的水汽输送及逆温特征分析 [J].
吴彬贵 ;
张宏升 ;
汪靖 ;
张长春 ;
于莉莉 ;
刘彬贤 ;
解以扬 .
高原气象 , 2009, (02) :258-267
[3]   2007年秋季特长连阴雨过程分析 [J].
冯军 ;
尚学军 ;
马敬霞 .
气象科学, 2008, 28(S1) (S1) :88-91
[4]   2003年与2005年淮河流域强降水过程环流特征的对比分析 [J].
张娇 ;
王东勇 ;
田红 ;
朱红芳 ;
陈晓红 .
气象科学, 2008, (04) :402-408
[5]   “05·6”华南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J].
熊文兵 ;
李江南 ;
姚才 ;
王安宇 ;
冯瑞权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1) :90-97
[6]   1998年中国大洪水时期的水汽收支研究 [J].
丁一汇 ;
胡国权 .
气象学报, 2003, (02) :129-145
[7]   暴雨和中尺度气象学问题 [J].
丁一汇 .
气象学报, 1994, (03) :274-284
[8]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 气象出版社 , 朱乾根等编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