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持续性浓雾天气过程的水汽输送及逆温特征分析

被引:56
作者
吴彬贵 [1 ,2 ]
张宏升 [1 ]
汪靖 [2 ]
张长春 [2 ]
于莉莉 [2 ]
刘彬贤 [2 ]
解以扬 [2 ]
机构
[1] 不详
[2]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3] 不详
[4] 天津市气象局
[5] 不详
关键词
雾; 低能见度; 西南急流; 逆温; 水汽输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地面站观测、大气边界层观测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2月13~14日华北中南部一次持续性浓雾过程的水汽输送和逆温特征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了其与浓雾生、消发展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暖性弱高压脊和地面变性冷高压的高低空系统配置为浓雾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逆温层结和近地面弱风条件;在深厚逆温条件下,南支暖湿水汽的输送和辐合使毛毛雨滴下降过程中蒸发,在近地面较冷气层中再次凝结导致了浓雾的生成;加强北上的低空西南急流为浓雾的启动和长时间维持提供了大量的水汽,有利于逆温层顶抬升,湿层增厚,进而促进了浓雾的生成和发展;西北干冷空气自上而下破坏了深厚浓雾所依存的高湿条件,使雾顶下降雾层变薄,加之日出后的短波辐射使近地层空气升温,近地面的稳定层结被破坏,上下层气流交换增强,从而导致了雾最终消散。结果还表明:在近地面逆温、微风等有利成雾天气条件下,当低层持续适量的水汽辐合时,浓雾同时伴随有毛毛雨现象,当低层水汽辐散时,毛毛雨现象消失。
引用
收藏
页码:258 / 26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天津南部地区平流雾过程塔层气象要素特征分析[J]. 吴彬贵,张宏升,张长春,王兆宇,于莉莉,刘彬贤,解以扬.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 2008(01)
  • [2] 南岭山地浓雾的宏微观物理特征综合分析
    邓雪娇
    吴兑
    史月琴
    唐浩华
    范绍佳
    黄浩辉
    毛伟康
    叶燕翔
    [J].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5) : 424 - 434
  • [3] 南岭山地一次锋面浓雾过程的边界层结构分析
    邓雪娇
    吴兑
    唐浩华
    范绍佳
    黄浩辉
    毛伟康
    叶燕翔
    [J]. 高原气象, 2007, (04) : 881 - 889
  • [4] 南岭山地高速公路雾区恶劣能见度研究
    吴兑
    赵博
    邓雪娇
    毕雪岩
    范绍佳
    [J]. 高原气象 , 2007, (03) : 649 - 654
  • [5] 华北平原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成因分析
    何立富
    陈涛
    毛卫星
    [J].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04) : 340 - 350
  • [6] 北方地区春冬季雾天边界层结构及其演变规律的对比研究
    王凯
    张宏升
    王强
    李富余
    陈家宜
    [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 55 - 60
  • [7] 北京及周边地区雾形成的边界层特征[J]. 张光智,卞林根,王继志,杨元琴,姚文清,徐祥德.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1)
  • [8] 哈尔滨市区雾的特征分析及预报指标研究
    景学义
    张雪梅
    兰博文
    [J].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02) : 47 - 49
  • [9] 南岭局地小地形背风坡增雾作用的分析
    万齐林
    吴兑
    叶燕强
    [J]. 高原气象, 2004, (05) : 709 - 713
  • [10] 陕西省大雾的气候特征
    贺皓
    吕红
    徐虹
    不详
    [J]. 高原气象 , 2004, (03) : 407 -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