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分析滩坝砂体水动力学机制的初步探讨——以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滩坝砂体沉积为例

被引:30
作者
操应长 [1 ]
王健 [1 ]
刘惠民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滩坝; 粒级—标准偏差; 环境敏感粒度组分; 水动力; 东营凹陷;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10.02.016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东营凹陷西部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广泛发育了滨浅湖滩坝砂体沉积。在钻井岩心观察描述及其相关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粒级—标准偏差方法对滩坝砂体的环境敏感粒度进行计算,结合粒度概率图分析和古地貌、古水流研究,在研究区内确定出了四种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分别代表悬浮搬运、沿岸流、波浪和风暴浪。其中,波浪和沿岸流是控制滩坝砂体形成和发育的主要水动力类型。通过对波浪和沿岸流的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占整个粒度总体的百分比的计算表明,波浪对滩坝砂体的形成和发育的影响程度由凹陷边部向内部逐渐减弱;而沿岸流对滩坝砂体形成和发育的影响程度在凹陷外部较小,而主要表现在滨浅湖区的内侧。
引用
收藏
页码:274 / 28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武汉青山“砂山”粒度特征及其成因指示 [J].
杨勇 ;
李长安 ;
胡思辉 ;
霍炬 ;
孙浩 ;
王秋良 .
沉积学报, 2008, (03) :487-493
[2]   稳定湖相沉积物和风成黄土粒度判别函数的建立及其意义 [J].
张平 ;
宋春晖 ;
杨用彪 ;
高红山 ;
张红艳 ;
刘维明 ;
潘美慧 ;
刘平 ;
胡思虎 ;
夏维民 .
沉积学报, 2008, (03) :501-507
[3]   海南岛西部八所组上部砂质沉积物的成因及其环境意义 [J].
曾兰华 ;
李森 ;
李保生 ;
李会川 ;
郑影华 .
地质论评, 2007, (06) :783-790+871
[4]   济州岛西南泥质区近2300a来环境敏感粒度组分记录的东亚冬季风变化 [J].
向荣 ;
杨作升 ;
YSaito ;
郭志刚 ;
范德江 ;
李云海 ;
肖尚斌 ;
石学法 ;
陈木宏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7) :654-662
[5]   末次间冰期-冰期旋回黄土环境敏感粒度组分的提取及意义 [J].
徐树建 ;
潘保田 ;
高红山 ;
王均平 ;
管清玉 ;
胡春生 .
土壤学报, 2006, (02) :183-189
[6]  
大港油田湖泊浅水滩、坝油气藏勘探实践[J]. 常德双,卢刚臣,孔凡东,李廷辉.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S2)
[7]   东海内陆架泥区沉积物的环境敏感粒度组分 [J].
肖尚斌 ;
李安春 .
沉积学报, 2005, (01) :122-129
[8]   东营凹陷南斜坡东段沙四上亚段沉积相与砂体展布研究 [J].
刘伟 ;
吕优良 ;
徐徽 ;
李文阔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4, (02) :23-25+175
[9]   东营凹陷西部沙四段滩坝砂岩油气成藏条件 [J].
孙锡年 ;
刘渝 ;
满燕 .
国外油田工程, 2003, (07) :24-25
[10]   边缘海陆源物质中环境敏感粒度组分的初步分析 [J].
孙有斌 ;
高抒 ;
李军 .
科学通报, 2003, (01) :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