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金融的激励性监管

被引:26
作者
周昌发
机构
[1] 云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激励相容; 金融监管; 正向激励; 负向激励;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8.04.019
中图分类号
D922.281 [银行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度融合给监管机构以及传统的金融监管体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传统"许可准入式"监管强调较高的准入门槛,不利于互联网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缺乏互动性与沟通性;同样地,传统"信息披露式"监管通过强制被监管者披露信息进而解决信息偏在问题,但成本高,极易诱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持续创新中的互联网金融施以监管,可引入激励相容的理念,通过建立行政指导制度、正负向激励机制以及签订合规协议,激发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使其在自愿选择有利于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时,悄然促进金融监管所追求的社会公共利益目标的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互联网+”时代的会计监管制度的思考——从会计变革到会计监管的转变 [J].
胡光志 ;
胡显莉 .
政法论丛, 2017, (06) :118-125
[2]   论金融法的市场适应性 [J].
蓝寿荣 .
政法论丛, 2017, (05) :13-21
[3]   互联网金融监管组织设计的原理及框架 [J].
靳文辉 .
法学, 2017, (04) :39-50
[4]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监管改革 [J].
王胜邦 ;
叶婷 .
中国金融, 2016, (14) :26-29
[5]   互联网金融竞争监管制度的构建 [J].
曾威 .
法商研究, 2016, 33 (02) :27-36
[6]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与监管 [J].
李爱君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6, (02) :51-64+159
[7]   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路径 [J].
何剑锋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38 (01) :58-65+130
[8]   互联网金融监管探讨 [J].
刘志洋 .
经济体制改革, 2015, (05) :169-173
[9]   信息偏在条件下环境金融的法律激励机制构建 [J].
方桂荣 .
法商研究, 2015, 32 (04) :63-72
[10]   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路径 [J].
杨东 .
中国法学, 2015, (03) :8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