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共生视角下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分析

被引:13
作者
孙畅
机构
[1]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产业共生; 产业结构升级; 空间效应;
D O I
10.16304/j.cnki.11-3952/f.2017.07.011
中图分类号
F121.3 [产业结构];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基于产业共生的作用机理,选取2005—2014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产业共生水平评价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生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生发展水平较低,处于生产性服务业高度依赖于制造业的非均衡初级共生阶段,产业共生发展呈现由东至西梯度递减的区域不平衡态势。产业共生与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空间正自相关性,但各区域产业共生背景下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不同。加快产业转型发展、营造共生环境、实行动态调节机制、重组产业管制框架是产业共生背景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有益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共生理论[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袁纯清著, 1998
[12]  
On the Limits of the Post-Industrial Society Structural Change and Service Sector Employment in Spain[J] . Daniel Diaz Fuente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Economics . 1999 (1)
[13]   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 [J].
孙久文 ;
李爱民 ;
彭芳梅 ;
赵霄伟 .
南京社会科学, 2010, (08) :1-6
[14]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行为模式检验 [J].
刘浩 ;
原毅军 .
财贸研究, 2010, 21 (03) :54-59
[15]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J].
唐强荣 ;
徐学军 .
管理评论, 2009, 21 (09) :72-76
[16]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模型及实证研究 [J].
唐强荣 ;
徐学军 ;
何自力 .
南开管理评论, 2009, 12 (03) :20-26
[17]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研究——对苏、浙、沪投入产出表的动态比较 [J].
胡晓鹏 ;
李庆科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02) :33-46
[18]   产业共生:理论界定及其内在机理 [J].
胡晓鹏 .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09) :118-128
[19]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J].
唐强荣 ;
庄伯超 ;
徐学军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05) :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