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种植对杂交籼稻F优498产量构成与株型特征的影响

被引:32
作者
雷小龙 [1 ]
刘利 [1 ]
刘波 [1 ]
黄光忠 [2 ]
郭翔 [3 ]
马荣朝 [1 ]
任万军 [1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2] 成都市郫县农村发展局
[3] 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
关键词
杂交籼稻; 机械化种植; 株型; 产量; 穗部性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探明机械化种植杂交籼稻高产群体的株型特征,以F优498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穴苗数与播期下机直播、机插、手插3种种植方式的株型特征及其与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方式株型特征差异显著,机直播和机插上三叶叶长、叶宽和叶间距大,但叶基角和披垂度也较大;手插上三叶大小适宜,叶片厚而挺直;机直播和机插株高和着生高度显著大于手插,但手插比叶重、单株穗数和总叶片数显著高于机械化种植;机直播的茎蘖夹角、穗粒数和单穗重显著低于机插和手插。推迟播期和低苗处理均使叶片增大,比叶重、粒叶比、单株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随播期延迟显著降低。单穗重与上三叶长度、宽度、着生高度和株高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以机插最高,手插次之,机直播最低。(2)机直播产量显著低于机插和手插,且随播期延迟和穴苗数减少显著降低。产量及其构成与株型特征密切相关,机械化种植杂交籼稻高产株型的显著特征为适宜的株高、上三叶长度、群体LAI和茎集散度;叶宽、比叶重、叶间距大和直立性好。足穗和大穗的统一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关键,塑造个体优良的株型与优化群体结构是增产的前提,机械化种植杂交籼稻应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尽早播栽,穴苗数以3苗左右为宜。
引用
收藏
页码:719 / 73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构成因素协同特征及穗部性状 [J].
龚金龙 ;
胡雅杰 ;
龙厚元 ;
常勇 ;
李杰 ;
张洪程 ;
马荣荣 ;
王晓燕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魏海燕 ;
邓张泽 ;
明庆龙 .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 (11) :2147-2158
[2]   水稻品种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及其增长规律 [J].
张洪程 ;
马群 ;
杨雄 ;
李敏 ;
葛梦婕 ;
李国业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魏海燕 ;
高辉 ;
刘艳阳 .
作物学报, 2012, 38 (01) :86-98
[3]   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分析研究——水稻种植机械化由快速向高速发展的进程 [J].
张文毅 ;
袁钊和 ;
吴崇友 ;
金梅 .
中国农机化, 2011, (01) :19-22
[4]   四川盆地稻田周年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J].
郑家国 ;
杨文钰 ;
池忠志 ;
任万军 ;
姜心禄 ;
樊高琼 ;
陈兴福 .
四川农业科技, 2010, (05) :20-21
[5]   精确定量栽培对高海拔寒冷生态区水稻株型及产量的影响 [J].
李景蕻 ;
李刚华 ;
张应贵 ;
罗启荣 ;
杨从党 ;
王绍华 ;
刘正辉 ;
王强盛 ;
丁艳锋 .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 (09) :3067-3077
[6]   东北地区水稻主要株型性状比较分析 [J].
李红宇 ;
侯昱铭 ;
陈英华 ;
权成哲 ;
闫平 ;
刘梦红 ;
武洪涛 ;
陈温福 ;
徐正进 .
作物学报, 2009, 35 (05) :921-929
[7]   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研究进展 [J].
石利娟 ;
邓启云 ;
刘国华 ;
庄文 ;
陈立云 .
杂交水稻, 2006, (04) :1-6
[8]   重穗型水稻株型特性研究 [J].
马均 ;
马文波 ;
明东风 ;
杨世民 ;
朱庆森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4) :679-685
[9]   水稻的产量潜力与株型演变 [J].
徐正进 ;
陈温福 ;
张文忠 ;
刘丽霞 ;
周淑清 ;
张龙步 ;
杨守仁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6) :534-536
[10]   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发展问题探讨 [J].
吴崇友 ;
金诚谦 ;
卢晏 ;
涂安富 .
农业工程学报, 2000, (02)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