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省际城市可达性及经济联系格局

被引:49
作者
尹鹏
李诚固
陈才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可达性; 经济联系; 省际城市; 东北地区;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4.06.002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测度各城市省际可达性水平,运用时间距离引力模型测算省际经济联系强度,并依据经济联系隶属度确定省际经济联系方向。结果表明:①东北地区省际可达性水平高值区集中在哈大经济带沿线以及蒙东地区与吉林省的邻接处,低值区分布在外围边缘;②省际经济联系强度总体不大,地域分异特征明显,与省际可达性水平显著相关,符合距离衰减原理;③省际经济联系方向的交通指向性和近域指向性明显,哈大经济带沿线尤其中心城市间经济联系较多,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外围边缘与其他省区经济联系明显不足。最后,从区域战略政策、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分工协作和自然地理环境四个方面探讨省际经济联系格局的产生机理。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基于可达性的城市功能用地空间格局演变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J].
尚正永 ;
张小林 ;
卢晓旭 ;
周晓钟 .
地理科学, 2014, 34 (02) :154-162
[2]   基于陆路交通的浙江省城市可达性及经济联系研究 [J].
徐维祥 ;
陈斌 ;
李一曼 .
经济地理, 2013, 33 (12) :49-53
[3]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京津冀城市网络集中性及空间结构研究 [J].
刘辉 ;
申玉铭 ;
孟丹 ;
薛晋 .
经济地理, 2013, 33 (08) :37-45
[4]   区域经济联系与卫星城产业区发展:以上海临港产业区为例 [J].
滕堂伟 ;
施春蓓 .
经济地理, 2013, 33 (08) :61-67
[5]   高速铁路对中国省际可达性的影响 [J].
冯长春 ;
丰学兵 ;
刘思君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8) :1187-1194
[6]   基于网络社会空间的中国城市网络特征——以新浪微博为例 [J].
甄峰 ;
王波 ;
陈映雪 .
地理学报, 2012, 67 (08) :1031-1043
[7]   地区间贸易流量的产业—空间模型构建与应用 [J].
刘卫东 ;
刘红光 ;
范晓梅 ;
陈杰 ;
唐志鹏 .
地理学报, 2012, 67 (02) :147-156
[8]   现今中国区域发展值得关注的问题及其经济地理阐释 [J].
樊杰 ;
洪辉 .
经济地理, 2012, 32 (01) :1-6
[9]   基于铁路客运网络的省际可达性及经济联系格局 [J].
孟德友 ;
陆玉麒 .
地理研究, 2012, 31 (01) :107-122
[10]   基于引力模型与0-1规划模型的省域经济区划——以江苏省为例 [J].
段七零 ;
毛建明 .
经济地理, 2011, 31 (08) :1239-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