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砂体内部流动单元评价

被引:8
作者
闫百泉 [1 ]
马世忠 [1 ]
王龙 [1 ]
樊立新 [2 ]
王桂华 [2 ]
机构
[1] 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
关键词
流动单元; 单砂体; 建筑结构;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学; 沉积微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指导下的沉积微相研究为基础,选择渗流因数、存储因数,对成因单砂体内部4级流动单元进行研究,并划分成4个级别.A(最好),B(好)类流动单元主要是河道主体成因控制的高效渗流场,C(中等),D(差)类流动单元主要是河道边部、废弃河道等微相控制的低效渗流场;A,B类流动单元储层具有较好的储存能力和高效的采出程度,C,D类流动单元是剩余油容易富集部位.理论和实际研究表明,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是地下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对剩余油形成、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3+21+122 +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远砂坝能量相单元沉积模式及流动单元划分 [J].
马世忠 ;
葛政俊 ;
王继平 ;
王一博 ;
占永江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6, (02) :9-12+143
[2]   濮53块流动单元评价 [J].
尹太举 ;
张昌民 ;
王寿平 ;
李中超 ;
赵红静 .
石油学报, 2005, (05) :89-93
[3]   曲流点坝沉积模式、三维构形及其非均质模型 [J].
马世忠 ;
杨清彦 .
沉积学报, 2000, (02) :241-247
[4]   流动单元研究进展 [J].
刘吉余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3) :30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