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地区农田浅耕对杂草控制及土壤水分、养分的影响

被引:28
作者
辛存岳
郭青云
魏有海
郭良芝
翁华
机构
[1]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旱作农业; 浅耕灭草; 耕层水分; 养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41 [一般耕作技术];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目的在干旱农业区有效控制农田杂草,减少对土壤水分、养分的消耗,有效利用自然降水,为发展旱作农业,提高产量提供依据。方法连续3年浅耕、深耕配施除草剂,采样调查耕层杂草种子的消长及土壤水分、养分的变化。结果秋收后2d浅耕,将落入地表85%~90%的杂草种子全部耙入0~10cm耕层内,便于防除。5、10d浅耕,随土壤裂缝进入10cm以下种子依次占1.8%、4.1%;深耕,0~10cm耕层杂草种子占19.8%,10~30cm耕层种子占80.2%,10cm以下土层种子很少萌发出苗,难以根除;浅耕配施除草剂,耕层杂草种子平均每年以75.4%的速度下降,深耕以27.3%速度下降;浅耕可节约50%机耕费,在蓄水灌溉地区可节约50%灌水量;浅耕耙松表土,防止土壤水分散失,对不同耕作层的水分、养分含量影响不大;浅耕耕种2~3年应深翻耕种或休闲一年。结论在干旱地区秋收深耕,对翻入土壤10cm以下的杂草种子难以根除,且造成土壤风蚀严重,水分严重不足,影响播种或出苗,也是形成春旱的主要原因。而浅耕则有助于旱作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697 / 170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北方农牧交错带干旱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 [J].
秦红灵 ;
李春阳 ;
高旺盛 ;
董孝斌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 (06) :26-29+35
[2]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 [J].
李玲玲 ;
黄高宝 ;
张仁陟 ;
晋小军 ;
Kwong Yin CHAN .
生态学报, 2005, (09) :2326-2332
[3]   农牧交错带不同农田耕作模式土壤水分特征对比研究 [J].
杨秀春 ;
徐斌 ;
严平 ;
刘连友 ;
色布力玛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2) :125-129
[4]   耕作及残茬管理对作物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J].
贾树龙 ;
孟春香 ;
任图生 ;
杨云马 .
河北农业科学, 2004, (04) :37-42
[5]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风蚀影响的试验研究 [J].
臧英 ;
高焕文 ;
周建忠 .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02) :56-60
[6]   高寒半干旱区低产农田培肥改造技术研究 [J].
谢建治 ;
刘玉柱 ;
刘树庆 ;
王殿武 ;
毛岳玲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2, (03) :31-34+43
[7]   冀北高原作物耗水特性与倒茬效应研究 [J].
张立峰 ;
边秀举 ;
刘玉华 .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01) :56-60
[8]   浅耕旱条播稻田杂草发生与化除技术研究 [J].
张家驯 ;
王依明 ;
周海 ;
陆晓莉 ;
张颂函 ;
何翠娟 ;
林祥文 .
上海农业学报, 2000, (04) :64-69
[9]   耕作措施对土壤特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J].
丁昆仑 ;
M.J.Hann .
农业工程学报, 2000, (03) :28-31
[10]   高寒半干旱区春小麦田施肥及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J].
王殿武 ;
刘树庆 ;
文宏达 ;
高如泰 ;
谢建治 .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05) :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