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8.0汶川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空间分布及其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

被引:45
作者
解朝娣 [1 ,2 ]
朱元清 [1 ,3 ]
Xinglin LEI [4 ]
于海英 [3 ]
虎雄林 [5 ]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2] Geological Survey of Japan
[3] 上海市地震局
[4] Geological Survey of Japan,AIST
[5] 云南省地震局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最优取向断层面; 库仑应力变化; 地震活动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5 [地震活动性、地震区域划分];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采用已公布的5个震源破裂模型,计算了Ms8.0汶川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分析了应力变化与后续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的相关性.以震源模型引起的不确定性分析为基础,研究了汶川地震在周边断裂上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并重点探讨了应力变化引起的地震活动性随时间的相对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以Ji模型和王卫民模型计算出的应力变化空间分布较好地与后续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相对应.最大的应力减小区主要分布于震源断层的东西两侧,最大的应力增加区分布于震源断层面以及断层面南北两个端部的邻近区域,此外还有一个北西-南东向的显著增加区位于主震断层面南段附近的汶川-映秀一带,该区域已发生了较多的余震活动,且地震活动呈现继续扩散的趋势,是未来地震危险性较高的地区.汶川地震引起了周边多数断裂不同程度的地震活动性增强,活动性增强最显著的是彭县-灌县断裂和青川断裂,未来100年内都维持在震前的2倍以上,地震活动恢复至背景水平所需的时间基本都达到800~900年;西秦岭南缘断裂、龙泉山断裂、鲜水河断裂、玉龙希断裂、安宁河断裂、岷江断裂和阿坝断裂的地震活动性受汶川地震的影响较小,震后地震活动率与震前相比不足2倍,并且扰动恢复时间较短.因抚边河断裂和虎牙断裂处于应力减小区域,未来地震活动性可能会减弱.受到汶川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影响,青川断裂和彭县-灌县断裂的未来发震危险性较高.
引用
收藏
页码:688 / 69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2008年5月12日Mw7.9汶川地震导致的周边断层应力变化 [J].
单斌 ;
熊熊 ;
郑勇 ;
刁法启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5) :537-545
[2]   汶川地震强余震(Ms≥5.6)的震源机制解及其与发震构造的关系 [J].
郑勇 ;
马宏生 ;
吕坚 ;
倪四道 ;
李迎春 ;
韦生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4) :413-426
[3]   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大震复发特征与复发间隔估计 [J].
任俊杰 ;
张世民 ;
马保起 ;
田勤俭 .
地震学报, 2009, (02) :160-171+235
[4]   2008年汶川大地震对周围断层的影响 [J].
万永革 ;
沈正康 ;
盛书中 ;
徐晓枫 .
地震学报, 2009, (02) :128-139
[5]   汶川Ms8.0级地震断层滑动机制研究 [J].
杜义 ;
谢富仁 ;
张效亮 ;
荆振杰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2) :464-473
[6]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生的历史与现今地震活动背景 [J].
闻学泽 ;
张培震 ;
杜方 ;
龙锋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2) :444-454
[7]   汶川MS8.0级地震发震构造大震复发间隔估算 [J].
谢富仁 ;
张永庆 ;
张效亮 .
震灾防御技术, 2008, 3 (04) :337-344
[8]   汶川8.0级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重定位研究 [J].
黄媛 ;
吴建平 ;
张天中 ;
张东宁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0) :1242-1249
[9]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 [J].
张勇 ;
冯万鹏 ;
许力生 ;
周成虎 ;
陈运泰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0) :1186-1194
[10]   四川汶川8.0级地震震源过程 [J].
王卫民 ;
赵连锋 ;
李娟 ;
姚振兴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5) :1403-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