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郊土壤中铅来源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被引:5
作者
杨红梅
段桂玲
刘重芃
童喜润
吕红
段瑞春
梅玉萍
张利国
机构
[1] 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Pb同位素; 示踪; 铅来源; 土壤; 荆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120405 ;
摘要
对荆州市郊的农田区、交通区和工业区土壤、汽车尾气、染料和煤等样品进行了铅含量和铅同位素组成研究。铅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区和交通区土壤均已受到一定的铅污染,其Pb含量平均值(32.80μg/g和26.28μg/g)均高于中国土壤平均值,但工业区受到的铅污染更严重。农田区土壤的Pb含量平均值(24.84μg/g)虽稍低,但也指示该区部分土壤已开始受到铅污染。土壤酸溶相Pb含量与全土Pb含量成显著正相关,指示土壤中的Pb主要分布在酸溶相中。铅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区、交通区和农田区土壤以及土壤不同相(全土、土壤酸溶相和残渣相)具有不同的Pb同位素组成,且土壤的206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大致具有如下规律:土壤残渣相>全土>土壤酸溶相。但是,全土的两组Pb同位素比值平均值更接近于酸溶相的。煤、汽车尾气和染料等环境样品具有比土壤变化范围更大的Pb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与206Pb/204Pb相关关系图显示,土壤酸溶相大致位于残渣相、汽车尾气和染料与煤组成的三角形内,表明土壤同时受到了汽车尾气、染料和煤的影响。综合对比分析所有样品的Pb含量和Pb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自无Pb汽油的使用,交通区的Pb污染已大大降低,但工业区受到的Pb污染在加重。为防止土壤铅污染的进一步加重,今后需重点防范工业Pb的排放与污染。
引用
收藏
页码:346 / 35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21]   杭州市土壤铅污染的铅同位素示踪研究 [J].
路远发 ;
杨红梅 ;
周国华 ;
马丽艳 ;
梅玉萍 ;
陈希清 .
第四纪研究, 2005, (03) :355-362
[22]   江汉平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主要成果与实际意义 [J].
张德存 ;
张宏泰 .
湖北地矿, 2001, (04) :72-76
[23]   杭州市区土壤铅、锶同位素示踪研究 [J].
陈好寿 ;
裴辉东 ;
张霄宇 .
浙江地质, 1999, (01) :43-48
[2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黄沙土壤中铅同位素比 [J].
黄业茹,全浩,西川雅高,森田昌敏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1996, (02) :8-14
[25]   中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 [J].
魏复盛 ;
陈静生 ;
吴燕玉 ;
郑春江 .
环境科学, 1991, (04) :12-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