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调解的制度要素

被引:7
作者
刘加良
机构
[1] 山东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委托调解; 主体要素; 客体要素; 程序要素;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4.04.020
中图分类号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委托调解的正当性和制度功能已为司法政策和国家治理政策所肯定。委托调解的实效发挥有赖于其制度要素的合理改进与持续完善。法院的管辖范围和可适用的审理程序决定着其是否有权进行委托调解。委托调解人应保持组织型和个人型并存的格局,可依次采用共同选定、商请法院确定和法院依职权确定三种方式予以确定。适用委托调解的案件应首先具备"可调性",且不只限于简单民事案件。依职权启动委托调解不会使参加程序的强制变为接受处理结果的强制,且可缓和合意贫困化所带来的机制紧张。处理好立案审查和立案前委托调解启动二者之间的先后关系,立案前委托调解将不会影响到对当事人之裁判请求权的妥当保障。对委托调解之期限的长度确定、延长以及是否从法定期间中扣除离不开谨慎的考量。法院对委托调解协议负有合法性审查义务且依其只能制作民事调解书。委托调解结案可收取更低的案件受理费,但不能免除。
引用
收藏
页码:182 / 19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诉前调解运行现状及其对先行调解制度实施的启示 [J].
江苏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
蒋惠琴 ;
李益松 ;
杨婷 .
人民司法, 2013, (19) :56-63
[2]   先行调解制度研究 [J].
李浩 .
江海学刊, 2013, (03) :138-145
[3]   法院委托调解制度实证研究——以M县法院为例 [J].
宋汉林 .
理论导刊, 2013, (04) :102-105
[4]   论清代官批民调及其对现行委托调解的启示 [J].
田平安 ;
王阁 .
现代法学, 2012, 34 (04) :39-51
[5]   论委托调解的功能 [J].
刘加良 .
中外法学, 2011, 23 (05) :1061-1073
[6]   关于委托调解的适用范围之探讨 [J].
旷凌云 .
河北法学, 2011, 29 (10) :162-165
[7]   论委托调解的适用范围 [J].
旷凌云 .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6) :49-52
[8]   论法院委托调解 [J].
唐东楚 ;
何文燕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6 (05) :79-87
[9]   非职业法官研究:理念、制度与实践 [J].
彭小龙 ;
范愉 .
法学家, 2009, (04) :148-156+160
[10]   南京地区委托调解、协助调解制度运行之调查报告附视频 [J].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课题组 .
人民司法, 2007, (01) :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