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藻对沉积物及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的利用与转化

被引:8
作者
赵海超 [1 ]
王圣瑞 [1 ]
金相灿 [1 ]
步青云 [1 ]
刘景辉 [2 ]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2]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沉积物; 磷形态; 沉水植物; 黑藻; 可利用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利用同一区域湖泊和河流沉积物及土壤培养黑藻,运用化学连续提取法对底质中磷的不同形态进行分离,同时分析黑藻生物量及底质中上覆水和间隙水中磷浓度的变化,并对底质中生物可利用磷进行了估算,揭示沉水植物对底质中不同形态磷的利用与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底质中弱吸附态磷、可还原性磷(RSP)是黑藻利用的主要磷形态;土壤与沉积物相比不利于黑藻生长,营养水平高的河流沉积物有利于黑藻初期生长,但容易使其早衰;沉积物作底质上覆水和间隙水磷浓度主要受底质中RSP含量的控制;土壤作底质上覆水和间隙水磷浓度主要受弱吸附态磷控制;黑藻能促进底质中磷向可利用态转化;黑藻对土壤中生物可利用磷的利用率比沉积物低.
引用
收藏
页码:315 / 32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磷形态对磷在水-沉水植物-底质中分配的影响 [J].
金相灿 ;
王圣瑞 ;
赵海超 ;
颜昌宙 .
生态环境, 2005, (05) :631-635
[2]   溶解氧对水质变化和沉积物吸磷过程的影响 [J].
金相灿 ;
姜霞 ;
姚扬 ;
李丽和 .
环境科学研究, 2004, (S1) :34-39
[3]   滇池沉积物磷的释放以及不同形态磷的贡献 [J].
高丽 ;
杨浩 ;
周健民 ;
陈捷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4) :731-734
[4]   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其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J].
郑爱榕 ;
沈海维 ;
李文权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4, (04) :49-57
[5]   三峡库区受淹土壤污染物释放量的试验研究 [J].
杨钢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1) :111-114
[6]   底泥磷的吸附与释放研究进展 [J].
徐轶群 ;
熊慧欣 ;
赵秀兰 .
重庆环境科学, 2003, (11) :147-149
[7]   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化学连续提取法应用研究 [J].
朱广伟 ;
秦伯强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3) :349-352
[8]   沉水植物分布格局对湖泊水环境N、P因子影响 [J].
马凯 ;
蔡庆华 ;
谢志才 ;
黎道丰 ;
刘瑞秋 .
水生生物学报, 2003, (03) :232-237
[9]   磷对水生植物菱及睡莲叶生理活性的影响附视频 [J].
陈国祥 ;
刘双 ;
王娜 ;
邵志广 ;
施国新 .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71-77
[10]   沉积物磷形态的分级分离及其生态学意义 [J].
付永清 ;
周易勇 .
湖泊科学, 1999, (04) :37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