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疣粒野生稻34个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10
作者
万亚涛 [1 ]
阿新祥 [2 ]
樊传章 [1 ]
徐福荣 [2 ]
谭学林 [1 ]
余腾琼 [2 ]
汤翠凤 [2 ]
戴陆园 [2 ]
机构
[1] 云南农业大学
[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疣粒野生稻; 居群; 遗传多样性;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标记; 种质资源;
D O I
10.16819/j.1001-7216.2006.06.006
中图分类号
S511.9 [野生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应用13个ISSR引物对云南省分布的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Baill.)3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检测到135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为80.36%。在居群水平上,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666和0.4028。把云南疣粒野生稻34个居群分别按照行政区、经纬度、河流流域和海拔划分成不同类型,计算它们的Na、Ne、H、I和PPB各项数值,发现疣粒野生稻遗传多样性以思茅市最高,临沧、西双版纳次之,保山、德宏最低;太平洋水系澜沧江中下游海拔较高的疣粒野生稻居群多样性较丰富。可将云南疣粒野生稻分为两大群,一大群是思茅地区的材料,另一大群包含德宏、临沧、西双版纳地区的材料。最后讨论了疣粒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的相关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596 / 60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云南三种野生稻原生境植物种群的调查及比较分析 [J].
王琳 ;
戴陆园 ;
吴丽华 ;
杨庆文 ;
徐福荣 ;
余腾琼 ;
汤翠凤 .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01) :47-52
[2]   云南疣粒野生稻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J].
阿新祥 ;
程在全 ;
吴成军 ;
鄢波 ;
陈善娜 ;
杨明挚 ;
黄兴奇 .
作物学报, 2005, (06) :815-817
[3]   不对称体细胞杂交转移疣粒野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 [J].
朱永生 ;
陈葆棠 ;
余舜武 ;
张端品 ;
张雪琴 ;
颜秋生 .
科学通报, 2004, (14) :1395-1398
[4]   云南野生稻资源考察及分布现状分析 [J].
戴陆园 ;
吴丽华 ;
王琳 ;
杨庆文 ;
汤翠凤 ;
余腾琼 .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02) :18-22
[5]   中国疣粒野生稻的分布、濒危现状和保护前景 [J].
钱韦 ;
谢中稳 ;
葛颂 ;
洪德元 .
植物学报, 2001, (12) :1279-1287
[6]   居群遗传结构研究中显性标记数据分析方法初探 [J].
钱韦 ;
葛颂 .
遗传学报, 2001, (03) :244-255
[7]   采用RAPD和ISSR标记探讨中国疣粒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 [J].
钱韦 ;
葛颂 ;
洪德元 .
植物学报, 2000, (07) :741-750
[8]   云南野生稻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 [J].
梁斌 ;
肖放华 ;
黄费元 ;
彭绍裘 ;
陈勇 ;
戴陆国 ;
刘二明 .
中国水稻科学, 1999, (03) :183-185
[9]   云南疣粒野生稻的居群遗传结构及其在原位保护中的意义 [J].
高立志 ;
葛颂 ;
洪德元 ;
张炯伟 ;
罗庆延 ;
陶国达 ;
许再富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1999, (03) :297-302
[10]   野生稻抗稻白叶枯病性(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的评价 [J].
章琦,王春莲,施爱农,白建法,林世成,李道远,陈成斌,庞汉华 .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05)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