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定量模式检讨

被引:35
作者
沈海平
机构
[1] 国家检察官学院
关键词
但书规定; 立法定量; 司法定量; 轻罪处理机制;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5.01.009
中图分类号
D917 [犯罪学];
学科分类号
0306 ; 030605 ;
摘要
如所周知,中外刑法由于法律文化传统、法律演进路径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犯罪定量模式,即西方国家一般实行"司法定量"模式而中国则实行"立法定量"模式。"立法定量"模式是实质主义刑法观的产物,虽然具有实质合理性,符合刑法谦抑原则,但是欠缺形式合理性,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放弃立法定量,实行司法定量,并构建轻罪处理机制,是理性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15+179 +179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但书规定的法理考察 [J].
陈兴良 .
法学家, 2014, (04) :49-64+177
[2]   犯罪的本质特征与但书的机能及其适用 [J].
王昭武 .
法学家, 2014, (04) :65-82+178
[3]   但书、罪量与扒窃入罪 [J].
梁根林 .
法学研究, 2013, 35 (02) :131-150
[4]   “两法”衔接机制问题研究 [J].
张慧敏 .
法制与社会, 2011, (28) :32-33
[5]   刑法的明确性问题:以《刑法》第225条第4项为例的分析 [J].
陈兴良 .
中国法学, 2011, (04) :114-124
[6]   犯罪构成的定量因素论纲 [J].
王志祥 .
河北法学, 2007, (04) :87-92
[9]   刑法第13条但书与刑法结构——以系统论为视角 [J].
储槐植 ;
张永红 .
法学家, 2002, (06) :42-49
[10]   中日涉罪之轻微行为处理模式比较研究 [J].
李洁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2, (04) :10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