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序界面对砂岩成岩作用及储层质量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延河露头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

被引:34
作者
罗忠 [1 ]
罗平 [2 ]
张兴阳 [2 ]
刘柳红 [2 ]
陈飞 [3 ]
张玄杰 [4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地球科学系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实验研究中心
[3]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4]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关键词
层序界面; 基准面旋回; 成岩作用; 储层质量; 延长组; 延河露头;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7.06.009
中图分类号
P588.212.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砂岩成岩作用及储层质量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研究内容,不同地区砂岩成岩作用及储层质量的主要控制因素各不相同。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延河露头剖面延长组长7上部—长4+5中部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例,重点讨论三级层序界面(长16底)上下不同基准面半旋回中砂岩自生矿物、储集空间类型、储集性能和含油性差异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指出层序界面之下的下降半旋回中浊沸石和早期钙质砂岩结核的发育阻止了绿泥石等粘土矿物及自生石英和自生钠长石的发育,而界面之上的上升半旋回中因凝灰质不足以及地层温度较低造成浊沸石发育有限,加之受湖水影响较小而缺乏早期方解石胶结物,因而绿泥石等自生粘土矿物及自生石英和自生钠长石较为发育,并保留了一部分原生孔隙。层序界面及紧邻其上大规模发育的长16砂体成为流体运移的优势通道,是界面之上浊沸石、方解石胶结物及长石颗粒被酸性流体溶蚀形成次生孔隙的重要因素,也是石油的重要运移通道和储集体。
引用
收藏
页码:903 / 91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三级基准面旋回内三角洲砂体骨架模型的建立——以陕北安塞三角洲露头为例 [J].
张兴阳 ;
罗平 ;
顾家裕 ;
罗忠 ;
刘柳红 ;
陈飞 ;
张玄杰 .
沉积学报, 2006, (04) :540-548
[2]   大气水在碎屑岩次生孔隙形成中的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J].
黄思静 ;
武文慧 ;
刘洁 ;
沈立成 ;
黄成刚 .
地球科学, 2003, (04) :419-424
[3]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浊沸石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与油气关系 [J].
杨晓萍 ;
裘怿楠 .
沉积学报, 2002, (04) :628-632
[4]   盆地埋藏史及其对砂岩储层物性演化的影响──以陕北延长油区砂岩储层为例 [J].
罗静兰 ;
张成立 ;
阎世可 ;
武富礼 ;
李玉宏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2) :123-127+136
[5]   地层因素对陆相沉积储层特征的控制(英文) [J].
Timothy A.Cross .
地学前缘, 2000, (04) :322-350
[6]   层序地层学在碎屑岩成岩作用研究中的应用——以YA13-1气田下第三系为例 [J].
陆永潮 ;
向才富 ;
陈平 ;
叶洪波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9, (02) :8-11+26
[7]   鄂尔多斯盆地与沁水盆地中生代晚期地温场对比研究 [J].
任战利 ;
赵重远 .
沉积学报, 1997, (02) :134-137
[8]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镜质体反射率与地热史 [J].
赵孟为 .
石油学报, 1996, (02) :15-23
[9]   层序地层学在成岩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J].
孙永传,李蕙生 .
地学前缘, 1995, (04) :154-154
[10]   陕北浊沸石次生孔隙砂体的形成与油气关系 [J].
朱国华 .
石油学报, 1985, (01) :1-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