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板内大地震之间的一种联系——诱发作用

被引:20
作者
赵根模
机构
[1] 天津市地震局
关键词
地震; 震后; 诱发作用; 前兆; 唐山地区; 大震; 地震活动; 地震带; 地震构造带; 应力场; 板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讨论了板内大地震之间的诱发作用。以唐山地震等实例分析了与诱发有关的异常地震活动和前兆变化。先发大震可以激发后继大震孕育区内发生一系列中小地震——前兆地震。一个地震带内,先发大地震后,首先发生中小地震的地方是最可能发生后继大震的地区。由先发大震、前兆地震和后继大震构成了AFB诱发链。为研究大范围应力场和大震预报提供一些线索。
引用
收藏
页码:253 / 26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唐山地震前地壳的异常隆起及无震蠕动 [J].
张郢珍 .
地震学报 , 1981, (01) :11-22
[2]   华北近代成串强震发生过程的探讨 [J].
李自强 ;
刘一鸣 ;
和景昊 ;
田抗援 .
地震学报, 1980, (04) :388-394
[3]   北京周围地区地震的分布特点与地壳屈曲 [J].
许绍燮 ;
沈佩文 .
地震学报, 1980, (02) :153-168
[4]   我国西南地区若干地震地质问题的讨论 [J].
韩源 .
地震研究, 1980, (03) :31-44
[5]   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板内强震活动 [J].
阚荣举 .
地震研究, 1980, (03) :45-59
[6]   华北地壳的多(应力集中)点场与地震 [J].
马宗晋 .
地震地质, 1980, (01) :39-47+82
[7]   华北地区地震迁移规律的数学模拟 [J].
王仁 ;
何国琦 ;
殷有泉 ;
蔡永恩 .
地震学报, 1980, (01) :32-42
[8]   从大陆地壳动力学观点试论我国地震的成因和机制 [J].
罗焕炎 .
地震地质, 1979, (01) :1-10
[9]   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现代构造活动特征的探讨 [J].
阚荣举 ;
张四昌 ;
晏凤桐 ;
俞林胜 .
地球物理学报, 1977, (02) :96-109
[10]   根据地面形变的观测研究1966年邢台地震的震源过程 [J].
陈运泰 ;
林邦慧 ;
林中洋 ;
李志勇 .
地球物理学报, 1975, (03) :16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