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对立的深度解读

被引:16
作者
程红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关键词
刑法解释论; 实质刑法解释论; 形式刑法解释论; 构成要件;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2.05.009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实质的刑法解释论与形式的刑法解释论是大陆法系不同的构成要件理论(构成要件符合性判断)之争的产物。由于我国两大解释论之争在逻辑起点和具体内涵上都存在模糊不清之处,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当下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进行重新定位与解读。首先,传统的平面式犯罪论体系框架下的两大解释论之争是在"虚幻的对立"中展开的,其产生的原因实际上并不存在。其次,两大解释论之争是在阶层式犯罪论体系的语境下展开的,且与阶层式犯罪内部三阶层、二阶层的分歧有关。但是,当下我国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的争论焦点与其说是对"构成要件符合性"的解释之争,不如说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符合性"的理解之争。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形式解释论的再宣示 [J].
陈兴良 .
中国法学, 2010, (04) :27-48
[2]   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 [J].
张明楷 .
中国法学, 2010, (04) :49-69
[3]   关于中国刑法学犯罪构成理论的思考 [J].
高铭暄 .
法学, 2010, (02) :56-61
[4]  
对主张以三阶层犯罪成立体系取代我国通行犯罪构成理论者的回应.[J].高铭暄;.刑法论丛.2009, 03
[5]   论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合理性暨对中国刑法学体系的坚持 [J].
高铭暄 .
中国法学, 2009, (02) :5-11
[6]   刑法解释的基本立场——对实用主义法律解释观的论证 [J].
许浩 .
东方法学, 2008, (06) :137-148
[7]   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不必重构 [J].
黎宏 .
法学研究, 2006, (01) :32-51
[8]   犯罪构成理论:关系混淆及其克服 [J].
周光权 .
政法论坛, 2003, (06) :47-54
[9]   法治国的刑法文化——21世纪刑法学研究展望 [J].
陈兴良 .
人民检察, 1999, (11) :10-15
[10]   解释的难题:对几种法律文本解释方法的追问 [J].
苏力 .
中国社会科学, 1997, (04)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