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变化及其对相邻区域气候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齐冬梅 [1 ]
李跃清 [1 ]
李英 [1 ]
陈永仁 [1 ]
德庆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2] 西藏藏族自治区气象台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气热源; 气候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NCEP/NCAR 1968~2009年逐月再分析资料,采用倒算法,对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的长期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1)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存在10a左右的时间尺度变化周期;(2)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偏强时,四川盆地东部及重庆地区多雨,气温偏低;当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偏弱时,四川盆地东部及重庆地区容易发生高温干旱;(3)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通过直接影响垂直上升运动场的异常,同时影响周围地区的大气环流形势,异常强迫500hPa副热带高压,进而影响到四川盆地东部及重庆地区的夏季气候。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2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 [1] 重庆市严重伏旱气候特征分析附视频
    江玉华
    程炳岩
    邓承之
    龙小雨
    向鸣
    向波
    [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9, (01) : 31 - 38
  • [2] 高原东侧川渝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及其大尺度环流特征附视频
    周长艳
    李跃清
    房静
    彭骏
    [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8, (02) : 1 - 9
  • [3] 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南北半球大气质量交换的特征研究
    张燕
    黄菲
    宫晓庆
    [J]. 热带气象学报, 2008, (01) : 74 - 80
  • [4]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和冬春积雪与中国东部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关系
    朱玉祥
    丁一汇
    徐怀刚
    [J]. 气象学报, 2007, (06) : 946 - 958
  • [5] 中国东部水分收支的初步分析
    张文君
    周天军
    宇如聪
    [J]. 大气科学 , 2007, (02) : 329 - 345
  • [6]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与ENSO循环的关系
    李栋梁
    何金海
    汤绪
    雷小途
    侯依玲
    [J]. 高原气象, 2007, (01) : 39 - 46
  • [7] 中国西北地区干旱气侯学的新进展及其主要科学问题
    董安祥
    白虎志
    雷小斌
    [J]. 干旱气象, 2006, (04) : 57 - 62
  • [8] 夏季NCEP资料质量和20世纪70年代东亚热低压的突变
    方之芳
    张丽
    [J]. 高原气象 , 2006, (02) : 179 - 189
  • [9] 中国区域ERA-40、NCEP-2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的初步比较与分析
    赵天保
    符淙斌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1) : 14 - 32
  • [10] 青藏高原东部和西太平洋暖池区大气热源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简茂球
    罗会邦
    乔云亭
    [J].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4) : 355 -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