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6 条
甘肃寨上金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与成矿作用探讨
被引:28
作者:
马星华
[1
]
刘家军
[2
]
李立兴
[3
]
毛光剑
[2
]
郭玉乾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2]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寨上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显微测温;
激光光谱;
色谱分析;
甘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位于西秦岭成矿省礼(县)-岷(县)成矿带西段的寨上金矿床,是近年发现的一个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对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热液石英脉及方解石脉中两类流体包裹体主要是水溶液包裹体和含 CO2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一般介于110~300℃,240℃为主成矿阶段温度峰值。从热液作用的早阶段到晚阶段,具有成矿温度递减、盐度升高的趋势,两者呈负相关性变化,指示流体发生过不混溶作用。流体密度集中变化于0.8~1.0g/cm3之间,压力及成矿深度略大于邻区同类矿床。成矿流体是以"盐水-CO2-CH4"为主要组分的热液体系,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以 H2O 和 CO2为主,次为 N2、CH4等有机还原性气体,液相成分中 Na+、Ca2+远高于其它金属阳离子,阴离子以 SO42-、Cl-为主,NO3-和 F-次之。寨上金矿床成矿流体总体表现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且富含碳氢化合物组分的热液。从成矿流体性质及其演化来看,深源热液参与可能对金的活化迁移起到重要作用,构造体制转换使流体稳定体系发生改变而造成金的富集成矿。
引用
收藏
页码:2069 / 2078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