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脂肪及脂肪酸含量的遗传分析(英文)

被引:24
作者
张新友 [1 ,2 ]
祝水金 [1 ]
韩锁义 [2 ]
徐静 [2 ]
刘华 [2 ]
汤丰收 [2 ]
董文召 [2 ]
臧秀旺 [2 ]
张忠信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南省油料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河南花生分中心
关键词
花生; 脂肪; 脂肪酸组分; 遗传分析;
D O I
10.16175/j.cnki.1009-4229.2011.07.014
中图分类号
S565.2 [花生];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探讨花生脂肪及脂肪酸含量的遗传机制。[方法]以包含有21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9)及其亲本郑8903、豫花4号为材料,采用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花生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机制。[结果]脂肪的遗传受2对连锁互补的主基因加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22.88%。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的遗传受两对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5.11%,75.00%和60.95%。硬脂肪、花生酸的遗传受两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6.43%和33.17%。油亚比、山嵛酸的遗传受三对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0.65%和30.70%。[结论]在花生育种中,提高脂肪含量要注重多基因的积累,改善油酸、亚油酸等脂肪酸品质可着重于主基因的利用。
引用
收藏
页码:943 / 946+974 +97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花生脂肪酸组分的遗传效应研究 [J].
万勇善 ;
谭忠 ;
范晖 ;
李向东 ;
张高英 ;
刘风珍 ;
王溯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2, (01) :27-29
[2]   利用P1、P2和DH或RIL群体联合分离分析的拓展 [J].
章元明 ;
盖钧镒 ;
王永军 .
遗传, 2001, (05) :467-470
[3]   利用DH或RIL群体检测QTL体系并估计其遗传效应 [J].
章元明 ;
盖钧镒 .
遗传学报, 2000, (07) :634-640
[4]   美国大花生脂肪酸的遗传分析 [J].
禹山林 ;
TGIsleib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0, (01) :35-38
[5]   花生主要营养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配合力的研究 [J].
徐宜民,甘信民,曹玉良,顾淑媛,刘法生 .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02) :15-23
[6]  
The high oleate trait in the cultivated peanut[Arachis hypogaea L.]. II. Molecular basis and genetics of the trait[J] . S. Jung,G. Powell,K. Moore,A. Abbott.MGG - Molecular and General Genetics . 2000 (5)
[7]   Comparison of oxidative stability of high- and normal-oleic peanut oils [J].
O'Keefe, S.F. ;
Wiley, V.A. ;
Knauft, D.A. .
JAOC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 1993, 70 (05) :489-492
[8]  
Combining ability for yield, protein and oil of peanut lines from South American centers of diversity[J] . A. Layrisse,J. C. Wynne,T. G. Isleib.Euphytica . 198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