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储层大孔道定量描述

被引:12
作者
牛世忠 [1 ,2 ]
胡望水 [1 ]
熊平 [1 ,3 ]
王炜 [1 ]
成群 [1 ]
机构
[1]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
[2]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红岗采油厂
[3]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关键词
大孔道; 储层含水率; 相控随机建模; 高台子油藏; 红岗油田; 松辽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中高含水期砂岩油藏在长期注水中容易形成大孔道,造成注入水无效循环,影响开发效果,降低了油藏采收率。该文以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为例,综合考虑影响储层大孔道形成因素,选取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率变化率等多种静态和动态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后计算出大孔道综合指数。并以此为建模参数,采用相控随机建模的方法建立了研究区储层大孔道三维模型,定量表征储层大孔道分布和发育情况,为油田后续的注采方案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通过选取影响大孔道形成的静、动态指标确定大孔道综合指数,然后建立大孔道模型的方法,为储层大孔道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对同类油藏大孔道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02 / 20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裂缝性灰岩油藏堵水酸化机理 [J].
张丽勤 .
断块油气田, 2011, 18 (02) :264-266
[2]   利用动态资料计算大孔道参数的方法 [J].
冯其红 ;
史树彬 ;
王森 ;
冯国智 ;
李先杰 ;
杨光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1) :74-76+84+116
[3]   疏松砂岩油藏大孔道形成机理与预测 [J].
毛振强 ;
谷建伟 ;
董平志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1) :77-79+116
[4]   明十四块整体调驱工艺技术 [J].
李广军 ;
赵长权 ;
王瑞庭 ;
申立梅 ;
范丽 ;
徐保华 .
断块油气田, 2010, 17 (04) :491-493
[5]   利用模糊ISODATA聚类方法确定大孔道级别 [J].
王都伟 ;
王硕亮 ;
赵传峰 ;
张媛 ;
刘乐 .
断块油气田, 2010, 17 (03) :338-340
[6]   动态测井资料在大孔道识别上的应用 [J].
陈晓华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12 (02) :35-37+48
[7]   夹层对优势通道形成与演化的影响 [J].
房士然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 17 (01) :90-92+95+117
[8]   储层非均质性模型在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中的应用 [J].
牛世忠 ;
胡望水 ;
熊平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9, 31 (04) :31-34+422
[9]   利用压力降落测试资料识别油层“大孔道” [J].
李青峰 ;
朱礼祥 ;
王吉飞 ;
侯万滨 .
油气井测试, 2009, 18 (02) :27-29+76
[10]   相控建模技术在高台子油藏精细描述中的应用 [J].
景成杰 ;
胡望水 ;
程超 ;
刘阳平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9, 31 (01) :39-4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