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生活中心体系的识别与评估

被引:23
作者
晏龙旭 [1 ]
张尚武 [2 ]
王德 [2 ,3 ]
谢栋灿 [1 ]
陈烨 [4 ]
机构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同济大学大数据与城市空间分析实验室
[4]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上海; 生活中心体系; 中心识别; 评估; 手机信令数据;
D O I
10.16361/j.upf.201606008
中图分类号
TU984.13 [工业区规划、商业区规划];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传统数据和方法较难实现时城市生活中心体系的整体识别与评估。基于手机信令数据,探索了城市生活中心体系识别与评估的方法。在数据预处理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新方法,并识别了上海城市生活中心体系,描述其等级分布特征。再从规划实践角度分三个方面评估:①评估生活中心的服务距离,发现时于高等级生活中心和全部生活中心的一般到达时耗分别为20min、10min内,存在问题的地区主要有浦东曹路地区、闵行浦江地区以及远郊的乡镇②估生活中心的服务人口规模,基于逐级比较的势力圈分析法,发现市级生活副中心、地区级生活中心、重点镇的平均服务人口分别为120万人、60万人、30万人,呈梯度倍数关系。③对既有规划进行评估,比较识别结果与规划的差异,总结了规划未纳入的中心、发展缓慢的中心和发展基础较差的中心。最后,提出郊区需新增生活中心、不同等级生活中心服务人口规模标准、以及对相关规划的具体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上海中心城就业中心体系测度——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研究 [J].
丁亮 ;
钮心毅 ;
宋小冬 .
地理学报, 2016, 71 (03) :484-499
[2]   手机信令数据在城市建成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 [J].
王德 ;
钟炜菁 ;
谢栋灿 ;
叶晖 .
城市规划学刊, 2015, (05) :82-90
[3]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上海市不同等级商业中心商圈的比较——以南京东路、五角场、鞍山路为例 [J].
王德 ;
王灿 ;
谢栋灿 ;
钟炜菁 ;
武敏 ;
朱玮 ;
周江评 ;
李渊 .
城市规划学刊, 2015, (03) :50-60
[4]   北京都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 [J].
孙铁山 ;
王兰兰 ;
李国平 .
城市规划, 2013, 37 (07) :28-32+41
[5]   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分布与空间结构演化 [J].
孙铁山 ;
王兰兰 ;
李国平 .
地理学报, 2012, 67 (06) :829-840
[6]   高速公路建设对长三角城市势力圈的影响分析——城镇势力圈(网络)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J].
王德 ;
郭洁 .
城市规划学刊, 2011, (06) :54-59
[7]   北京市就业中心的识别:实证方法及应用 [J].
谷一桢 ;
郑思齐 ;
曹洋 .
城市发展研究, 2009, 16 (09) :118-124
[8]   广州市就业次中心和多中心城市研究 [J].
蒋丽 ;
吴缚龙 .
城市规划学刊, 2009, (03) :75-81
[9]  
基于非参数方法的土地价格空间分布拟合与分析[J]. 任荣荣,郑思齐,王轶军.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10]   上海市区商业中心的等级体系及其变迁特征 [J].
宁越敏 ;
黄胜利 ;
不详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5, (02) :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