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夏玉米最佳收获期研究

被引:37
作者
刘京宝 [1 ]
房志勇 [1 ]
赵霞 [1 ]
黄璐 [1 ]
夏来坤 [1 ]
冯保荣 [2 ]
刘麦囤 [2 ]
机构
[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 新密市农委
关键词
夏玉米; 乳线; 黑层; 苞叶; 最佳收获期;
D O 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1.06.021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确定河南省夏玉米最佳收获期,2009年利用48个玉米新品种(组合)进行了夏玉米最佳收获期研究,结果表明,当籽粒黑层形成(达到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量在25%~35%,果穗苞叶完全变干,彻底松散,可作为收获期标准。个别品种稍有差异。籽粒乳线位置品种间变化较大,如10月10日,2个品种籽粒乳线消失,6个品种乳线位置在70%~80%,10个品种在80%~90%,30个品种在90%~100%,乳线消失不能作为收获期的标准。在河南省一年两熟制地区,10月上旬为夏玉米的最佳收获期。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48+55 +5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玉米不同收获期试验研究 [J].
李东安 .
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4) :173+175-173
[2]   不同发育时期玉米叶片保绿度遗传主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J].
赵延明 ;
严敏 ;
董树亭 .
华北农学报, 2008, (03) :42-45
[3]   玉米最佳收获期的主要相关性状研究初探 [J].
孟庆平 ;
张玉权 ;
常淑娟 ;
李桂杰 ;
李静 ;
李柏春 ;
刘凤才 .
玉米科学, 2007, (S1) :117-118+122
[4]   郑单958玉米种植密度与适宜收获期试验初报 [J].
蒋中亚 ;
王桂芹 .
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7) :141+143-141
[5]   夏玉米籽粒发育动态研究 [J].
江亚丽 ;
张凤路 .
华北农学报, 2007, (S1) :57-60
[6]   夏玉米子粒收获期判定方法研究 [J].
杨国航 ;
张春原 ;
孙世贤 ;
刘春阁 ;
王卫红 ;
赵久然 .
作物杂志, 2006, (05) :11-13
[7]   2004年山西省玉米丰收的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J].
钱锦霞 ;
李芬 ;
赵桂香 ;
马雅丽 ;
杨拥军 .
山西农业科学, 2006, (02) :11-14
[8]   紧凑型与平展型玉米的最佳收获期 [J].
李芳贤,高谷,王金林 ;
不详 .
玉米科学 , 1996, (03) :35-36
[9]   玉米不同收获期的子粒品质研究 [J].
吴建宇,徐翠莲,任和平,苏祯禄,台国琴 ;
不详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4, (01) :92-94
[10]   夏玉米最佳收获期试验研究 [J].
鲍继友 ;
张金龙 ;
孙顶太 .
玉米科学, 1993, (03)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