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断层面正压力法分析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断层垂向封闭性及其演化

被引:26
作者
刘震 [1 ]
谭卓 [2 ]
蔡东升 [3 ]
刘明全 [3 ]
李绪深 [3 ]
童亨茂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研究中心
[3]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关键词
断层面正压力; 现今封闭性; 古封闭性; 断块油藏; 涠西南凹陷; 北部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与断层的垂向封闭性密切相关。通过对该凹陷内已知油藏的解剖,确定出断层垂向封闭性的临界值为12.4MPa。同时,根据平衡剖面技术对成藏期古构造进行了恢复,在此基础上对断层古封闭性进行分析,确定了成藏期古断层面的开启位置,即:1号断层,2号断层东部和西部,3号断层东的6条分支断层及4号断层的4条分支断层。已发现的含油区块位置与成藏期的开启断层面位置的对比研究表明两者有很好的一致性。对凹陷内主要断层的古、今垂向封闭性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断层垂向封闭性存在3种演化模式:成藏期封闭—现今封闭,成藏期开启—现今封闭和成藏期开启—现今开启。不同类型的封闭性演化模式对油气的运移与保存所起的作用不同,3种演化模式分别对应"成藏期输导性差→现今封闭性好"、"成藏期输导性好→现今封闭性好"和"成藏期输导性好→现今封闭性差",以"成藏期开启—现今封闭"型断层对油气的运移及保存最为有利。
引用
收藏
页码:695 / 711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南海西部海域新生代构造古地理演化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J].
谢锦龙 ;
黄冲 ;
向峰云 .
地质科学 , 2008, (01) :133-153
[2]   被断裂破坏的盖层封闭能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J].
吕延防 ;
万军 ;
沙子萱 ;
付晓飞 ;
付广 .
地质科学 , 2008, (01) :162-174
[3]   断层垂向封闭演化史及其研究意义 [J].
张喜 ;
王贵文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7, (04) :51-54
[4]   东亚大陆边缘的构造格架及其中——新生代演化 [J].
吴根耀 ;
矢野孝雄 .
地质通报, 2007, (07) :787-800
[5]   同一条断层垂向封闭的差异性分析 [J].
李洁 ;
林舸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6, (05) :4-8+119
[6]   台湾岛以南海域新近纪的弧—陆碰撞造山作用 [J].
丁巍伟 ;
杨树锋 ;
陈汉林 ;
程晓敢 ;
吴能友 .
地质科学, 2006, (02) :195-201
[7]   哀牢山—红河构造带古新世以来多期活动的构造和年代学证据 [J].
张进江 ;
钟大赉 ;
桑海清 ;
周勇 .
地质科学, 2006, (02) :291-310+369
[8]   断层垂向封油气性综合定量评价方法探讨及应用 [J].
付广 ;
吕延防 ;
祝彦贺 .
地质科学, 2005, (04) :28-37
[9]   乌尔逊凹陷北部大一段断层封闭性演化及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J].
付广 ;
刘洪霞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5, (05) :9-12+103
[10]   柴达木盆地尕斯断陷断层封闭性及其对油气运聚的作用 [J].
张春林 ;
高先志 ;
李潍莲 ;
马达德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6) :659-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