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对黑土农田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26
作者
刘爽 [1 ,2 ]
张兴义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院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玉米;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效率; 蒸散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土壤耕作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免耕秸秆覆盖(NT)和少耕(RT)对东北黑土区农田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玉米产量及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作物生长季3种耕作措施土壤剖面含水量整体上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各时期20~40 cm土层含水量均较低。免耕可显著提高0~9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90 cm土层以下三种措施土壤含水量差异逐渐降低,到190 cm土层差异不明显。土体储水量主要受降雨及不同耕作措施的影响,在干旱的春季以及降水量较少的秋季土体储水量较低,表现为:免耕>传统>少耕,而在降水量较大时土体储水量相应增加,表现为:少耕>免耕>传统。3种耕作措施下玉米叶面积指数变化趋势一致,总体表现为:传统>少耕>免耕,其中传统和少耕最高分别比免耕高0.22和0.26。在生长季少耕蒸散量最高。传统耕作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免耕和少耕高30%和17%,29%和11%,籽粒产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现为:传统>少耕>免耕,所以对于玉米而言,在该区不适宜实施免耕秸秆覆盖和少耕这两种保护性耕作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3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农田土壤水热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刘爽
    张兴义
    [J]. 大豆科学, 2011, 30 (01) : 56 - 61
  • [2] 保护性耕作下黑土水热动态研究
    刘爽
    张兴义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 (06) : 15 - 22
  • [3]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旭
    闫洪奎
    曹敏建
    王建辉
    李美
    于海秋
    王晓光
    [J]. 玉米科学, 2009, 17 (06) : 76 - 78+81
  • [4] 不同植被覆盖类型黑土水分动态变化特征
    王风
    王树起
    韩晓增
    王凤仙
    张克强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17 (02) : 256 - 260
  • [5]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物理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雷金银
    吴发启
    王健
    郭建华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10) : 40 - 45
  • [6] 保护性耕作下陇东春玉米—冬小麦—夏大豆轮作系统土壤水分动态及水分利用效率
    周少平
    谭广洋
    沈禹颖
    南志标
    高崇岳
    杨晶
    [J]. 草业科学, 2008, (07) : 69 - 76
  • [7] 农牧交错带不同耕作方式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
    马月存
    秦红灵
    高旺盛
    陈源泉
    李向东
    隋鹏
    黄凤球
    [J]. 生态学报, 2007, (06) : 2523 - 2530
  • [8] 耕作措施对黑土农田耕层水分的影响
    于同艳
    张兴义
    [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 121 - 124
  • [9]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热状况及玉米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丽娟
    于海秋
    刘恩才
    王晓光
    曹敏建
    [J]. 玉米科学, 2006, (04) : 121 - 124
  • [10] 残茬覆盖对寒地旱作区土壤温度的影响
    张伟
    汪春
    梁远
    李玉清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5) : 70 -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