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叶、茎、粒可溶性糖变化与淀粉含量的关系

被引:33
作者
李友军
熊瑛
吕强
陈明灿
骆炳山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2]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小麦; 叶; 茎; 粒; 可溶性糖; 淀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比较了3种类型专用小麦(强筋小麦郑麦9023、中筋小麦温麦4号和弱筋小麦豫麦50)在籽粒灌浆过程中旗叶、倒一茎节、倒二三茎节、倒四五节茎节、叶鞘中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及籽粒中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灌浆过程中,中筋小麦温麦4号和弱筋小麦豫麦50旗叶中可溶性总糖、蔗糖、SS和SPS活性均高于强筋小麦郑麦9023,温麦4号略高于豫麦50。SS和SPS活性峰值出现时间早于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在花后12d至成熟期间,豫麦50籽粒中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温麦4号次之,郑麦9023最低;豫麦50淀粉含量显著高于温麦4号和郑麦9023,灌浆后期的ADPP活性也高于温麦4号和郑麦9023。相关分析表明,开花后18d至成熟期茎中可溶性总糖含量与籽粒淀粉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叶片中可溶性总糖、叶片中蔗糖、籽粒中可溶性总糖与籽粒淀粉积累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茎鞘可溶性总糖含量对籽粒淀粉的贡献率存在基因型差异:豫麦50和郑麦9023以倒二、三节间最大,而温麦4号则以倒四、五节间最大。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藁城8901和山农1391淀粉合成酶活性和淀粉组分积累特征的比较 [J].
刘霞 ;
姜春明 ;
郑泽荣 ;
周筑南 ;
贺明荣 ;
王振林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05) :897-903
[2]   不同穗型冬小麦籽粒灌浆期源库强度及其与淀粉积累的关系 [J].
王文静 .
作物学报, 2004, (09) :916-921
[3]   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灌浆期籽粒中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活性变化 [J].
高松洁 ;
郭天财 ;
王文静 ;
韩锦峰 .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11) :1373-1377
[4]   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生育后期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比较研究 [J].
赵会杰 ;
邹琦 ;
张秀英 .
作物学报, 2003, (05) :676-681
[5]   高产小麦营养器官临时贮存物质积运及其对粒重的贡献 [J].
姜东 ;
李永庚 ;
余松烈 ;
孔兰静 .
作物学报, 2003, (01) :31-36
[6]   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与碳氮转运的关系 [J].
周琴 ;
姜东 ;
戴廷波 ;
荆奇 ;
曹卫星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3) :1-4
[7]   高产小麦茎鞘贮藏物质利用率及其对穗贡献的基因型差异研究 [J].
魏爱丽 ;
王志敏 ;
李战友 .
华北农学报, 2002, (02) :23-29
[8]   冬小麦叶茎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其与籽粒淀粉积累的关系 [J].
姜东 ;
于振文 ;
李永庚 ;
余松烈 .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03) :38-41
[9]   早籼稻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合成酶的变化及温度效应特征 [J].
程方民 ;
蒋德安 ;
吴平 ;
石春海 .
作物学报, 2001, (02) :201-206
[10]   冬小麦开花前后茎和叶鞘中贮存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J].
姜东 ;
于振文 ;
李永庚 ;
韩红岩 ;
余松烈 .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0, (06) :507-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