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嫩江地区三矿沟矽卡岩型铜-铁-钼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机制

被引:17
作者
吕鹏瑞 [1 ]
顾雪祥 [1 ]
李德荣 [1 ,2 ]
彭涛涛 [1 ]
张明洋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黑龙江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黑龙江嫩江地区; 矽卡岩型; 铜-铁-钼多金属矿床;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三矿沟铜-铁-钼多金属矿床是大兴安岭地区三矿沟-多宝山构造-成矿带中一个比较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对干矽卡岩阶段(Ⅰ)的石榴子石、湿矽卡岩-氧化物阶段(Ⅱ)的石英、早期硫化物阶段(Ⅲ)的石英和晚期硫化物阶段(Ⅳ)的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矿各阶段热液矿物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其次为纯气相包裹体,偶见纯液相包裹体。石英中也有大量含NaCl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其均一温度变化于152~478℃之间,盐度为1.57~58.02wt%NaCl,密度变化范围为0.64~1.18g/cm3,总体属中—高温度、中—高盐度、中等密度的体系;据此计算的成矿压力范围为39.44~133.65MPa,成矿深度介于3.94~9.64km之间,表明该矿床形成于中深成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563 / 157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成岩成矿深度:主要影响因素与压力估算方法 [J].
张德会 ;
徐九华 ;
余心起 ;
李健康 ;
毛世德 ;
王科强 ;
李泳泉 .
地质通报, 2011, 30 (01) :112-125
[2]   黑龙江三矿沟-多宝山成矿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 [J].
李德荣 ;
朱朝利 ;
吕军 ;
崔根 .
中国矿业 , 2010, (S1) :142-146
[3]   黑龙江多宝山成矿区找矿新进展及其地质意义 [J].
谭成印 ;
王根厚 ;
李永胜 .
地质通报, 2010, 29(Z1) (Z1) :436-445
[4]   黑龙江省铜山斑岩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J].
武广 ;
刘军 ;
钟伟 ;
朱明田 ;
糜梅 ;
万秋 .
岩石学报, 2009, 25 (11) :2995-3006
[5]   黑龙江省嫩江县三矿沟铜(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王洪瑜 ;
马丽玲 ;
王卓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 (S1) :214-218
[6]   黑龙江省嫩江县三矿沟含金铁铜矿床地质特征 [J].
李之彤 ;
王希今 ;
王宏博 ;
武广 .
地质与资源, 2008, (03) :170-174
[7]   兴蒙造山带东段斑岩型Cu,Mo矿床成矿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J].
葛文春 ;
吴福元 ;
周长勇 ;
张吉衡 .
科学通报, 2007, (20) :2407-2417
[8]   黑龙江多宝山超大型斑岩铜矿的成矿作用和后期改造 [J].
王喜臣 ;
王训练 ;
王琳 ;
刘金英 ;
夏斌 ;
邓军 ;
徐秀梅 .
地质科学 , 2007, (01) :124-133
[9]   豫陕小秦岭脉状金矿床三期流体运移成矿作用 [J].
范宏瑞 ;
谢奕汉 ;
翟明国 ;
金成伟 .
岩石学报, 2003, (02) :260-266
[10]   中高盐度NaCl-H2O包裹体的密度式和等容式及其应用 [J].
刘斌 .
地质论评, 2001, (06) :617-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