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中段松栎混交林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18
作者
吴昊
王得祥
胡有宁
黄青平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松栎混交林; TWINSPAN; 地形因子; DCCA; 秦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57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依据陕西省境内秦岭山脉中段设置的34个样地调查资料,从植物物种组成、植物群落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等对该区域松栎混交林群落进行TWINSPAN分类和DCCA排序。结果表明:(1)研究区34个样地共记录维管束植物297种,隶属于77科178属,其中被子植物72科,裸子植物2科,蕨类植物3科;分布较广的植物有:松科、壳斗科、蔷薇科、菊科、禾本科和百合科。(2)TWINSPAN聚类结果将样地群落划分为13个群丛,其中以油松+锐齿槲栎为建群种的群丛最多,占总群丛数量40%,是该区主要的松栎混交林群落类型。(3)样地的DCCA排序结果表明,第一轴明显地反映出群落分布沿海拔、坡位的变化,第二轴主要表现出群落分布沿坡向、坡度的变化趋势;其中海拔、坡度与DCCA一、二轴相关系数分别达到最大值(-0.946 2、-0.795 7),是对该群落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4)研究区主要优势物种的DCCA排序与样地的DCCA排序综合反映出该区松栎混交林群落分布的地形梯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671 / 167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1]   新疆阿尔泰山小东沟林区木本植物群落数量分类、排序及其环境解释 [J].
臧润国 ;
井学辉 ;
丁易 ;
成克武 ;
白志强 ;
张新平 ;
郭仲军 ;
张炜银 .
林业科学, 2010, 46 (02) :24-31
[12]   秦岭中段天然油松林生态种对和功能群划分 [J].
蔺雨阳 ;
王得祥 ;
雷瑞德 ;
雍小华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7 (11) :46-51
[13]   秦岭山地天然油松林群落结构特征和数量分类研究 [J].
王得祥 ;
蔺雨阳 ;
雷瑞德 ;
杨涛 ;
王强 ;
雍小华 .
西北植物学报, 2009, 29 (05) :1016-1025
[14]   松栎混交林天然下种更新调查分析 [J].
董金伟 ;
白世红 ;
韩克杰 .
辽宁林业科技, 2009, (03) :43-44
[15]   山西吕梁山南段植物群落的生态梯度 [J].
李晋鹏 ;
郭东罡 ;
张秋华 ;
上官铁梁 .
生态学杂志, 2008, (11) :1841-1846
[16]   辽东山区生态土地分类中的植物群落数量分析 [J].
代力民 ;
唐立娜 ;
曹玉明 ;
王顺忠 ;
周莉 ;
王庆礼 .
林业科学, 2008, (03) :6-12
[17]   秦岭南坡锐齿栎林、松栎混交林几种土壤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J].
耿增超 ;
刘莉丽 ;
毕春侠 .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9, (01) :66-69
[18]   秦岭南坡锐齿栎林、松栎混交林林地土壤特性研究 [J].
党坤良 ;
雷瑞德 ;
张硕新 ;
谭芳林 .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6, (S1) :127-131
[19]   秦岭山区油松纯林与松栎混交林下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J].
朱小强 ;
张亚雯 ;
王英宏 ;
邓锁平 .
辽宁林业科技, 2007, (04) :33-34
[20]   安徽牯牛降的植物多样性垂直分布特征——兼论山顶效应的影响 [J].
沈泽昊 ;
胡志伟 ;
赵俊 ;
王会 .
山地学报, 2007, (02) :16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