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地天然油松林群落结构特征和数量分类研究

被引:21
作者
王得祥 [1 ]
蔺雨阳 [2 ]
雷瑞德 [1 ]
杨涛 [2 ,3 ]
王强 [2 ]
雍小华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陕西省治沙研究所
关键词
TWINSPAN; 油松群落结构; 群丛; DCA;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根据对秦岭油松群落的系统调查,运用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将秦岭山地油松群落进行数量划分;采用无偏对应分析(DCA)研究分类结果,研究各群丛的结构特征,进而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群落与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调查的39个样地中共发现有维管束植物375种,隶属于89科189属,其中被子植物85科;裸子植物1科;蕨类植物3科.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分为乔木层、亚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4个层次.(2)数量分类将秦岭山地油松群落划分为13个群丛;应用DCA分析结果同TWINSPAN分类结果吻合得较好,很好地佐证了数量分类结果的合理性.各群丛在空间上的生态距离能够说明不同群丛演变需要的生态条件和亲缘距离".生态距离的远近也可以表征互相演变趋势强弱.(3)秦岭山地油松群落分布的海拔幅度大,从低海拔湿润环境到高海拔甚至山脊的干燥环境,物种容量大,很好地保存了稀有物种.
引用
收藏
页码:1016 / 102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秦岭油松人工林与次生林群落特征比较 [J].
景丽 ;
朱志红 ;
王孝安 ;
郭华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8, (06) :711-717
[2]   秦岭火地塘天然次生油松林土壤有机碳的特征 [J].
侯琳 ;
雷瑞德 ;
王得祥 ;
赵辉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8) :156-160
[3]   陕北黄龙山辽东栎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J].
康永祥 ;
岳军伟 ;
雷瑞德 ;
梁宗锁 ;
陈永剑 .
西北植物学报, 2008, (03) :574-581
[4]   秦岭水灾迹地油松和华山松更新种群数量特征 [J].
费世民 ;
何亚平 ;
陈秀明 ;
蒋俊明 ;
郭志华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1) :95-105
[5]   黄土高原植被属性有关论点辨析 [J].
王晗生 ;
王青宁 .
林业科学, 2005, (05) :149-154
[6]   中国东北西部地区沙质荒漠化过程与植被动态关系的生态学研究:植被的分类 [J].
关文彬 ;
曾德慧 ;
姜凤岐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6) :907-911
[7]   秦岭林区天然油松林结构研究初报 [J].
雷瑞德,彭鸿 .
陕西林业科技, 1994, (04) :4-7
[8]   秦岭尖齿栎林的初步研究 [J].
朱志诚 .
西北植物研究, 1983, (02) :122-132
[9]  
油松[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徐化成主编, 1993
[10]  
中国森林病害[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主编,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