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秦岭油松人工林与次生林群落特征比较
被引:15
作者:
景丽
朱志红
王孝安
郭华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秦岭;
油松;
人工林;
天然次生林;
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4 [森林群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标准样地法对秦岭旬阳坝地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次生林与人工林进行了群落学调查研究,旨在比较天然油松林遭砍伐后经过自然恢复或人工栽植恢复40a左右群落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天然恢复次生林有维管植物66科104属134种,人工林有维管植物73科104属125种,2种群落含1~2个种的科均较多;人工林与次生林共有种为70种,种类组成相似系数为53.03%。2种群落的垂直结构相似,都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3层,乔木层又分3个亚层;人工林乔木层、灌木层密度低于次生林,草本层密度高于次生林。2种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中,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Richness指数的大小顺序均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Simpson指数均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Evenness指数的变化不一致,天然次生林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人工林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次生林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人工林,而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人工林;人工林与次生林灌木层各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差异;人工林草本层的优势度显著高于次生林。人工林凋落物厚度显著高于次生林,土壤营养指标在2种群落间均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说明,经过40a左右的恢复,人工林与次生林群落特征已达到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油松适合作为该地区的造林树种恢复天然植被。表9参21
引用
收藏
页码:711 / 717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