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油松人工林与次生林群落特征比较

被引:15
作者
景丽
朱志红
王孝安
郭华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秦岭; 油松; 人工林; 天然次生林; 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4 [森林群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标准样地法对秦岭旬阳坝地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次生林与人工林进行了群落学调查研究,旨在比较天然油松林遭砍伐后经过自然恢复或人工栽植恢复40a左右群落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天然恢复次生林有维管植物66科104属134种,人工林有维管植物73科104属125种,2种群落含1~2个种的科均较多;人工林与次生林共有种为70种,种类组成相似系数为53.03%。2种群落的垂直结构相似,都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3层,乔木层又分3个亚层;人工林乔木层、灌木层密度低于次生林,草本层密度高于次生林。2种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中,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Richness指数的大小顺序均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Simpson指数均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Evenness指数的变化不一致,天然次生林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人工林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次生林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人工林,而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人工林;人工林与次生林灌木层各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差异;人工林草本层的优势度显著高于次生林。人工林凋落物厚度显著高于次生林,土壤营养指标在2种群落间均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说明,经过40a左右的恢复,人工林与次生林群落特征已达到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油松适合作为该地区的造林树种恢复天然植被。表9参21
引用
收藏
页码:711 / 7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子午岭次生油松林主要乔木树种的更新特点
    王彬
    王辉
    杨君珑
    孙栋元
    [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7, (05) : 559 - 563
  • [2] 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枯枝落叶层持水性及养分含量
    逯军峰
    王辉
    曹靖
    袁宏波
    [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7, (03) : 319 - 325
  • [3]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下草本层植物的结构特征
    胡相明
    程积民
    万惠娥
    [J]. 水土保持通报, 2006, (03) : 41 - 45
  • [4] 子午岭天然林与人工林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李裕元
    郑纪勇
    邵明安
    [J].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12) : 2447 - 2456
  • [5] 濒危植物秦岭冷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
    张文辉
    许晓波
    周建云
    谢宗强
    [J].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09) : 1840 - 1847
  • [6] 秦岭锐齿栎林种群生态位特征研究
    赵永华
    雷瑞德
    何兴元
    贾夏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6) : 913 - 918
  • [7] 黄土高原土壤干燥化问题探源
    杨文治
    田均良
    [J]. 土壤学报, 2004, (01) : 1 - 6
  • [8] 黄土高原子午岭森林群落演替与结构特征演化
    李裕元
    邵明安
    [J].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5) : 693 - 699
  • [9] 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建设的地带性特征
    陈云明
    梁一民
    程积民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03) : 339 - 345
  • [10] 子午岭林区北部近50年植被的变化发展
    邹厚远
    刘国彬
    王晗生
    [J]. 西北植物学报, 2002, (01) : 1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