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全要素生产率与中等收入陷阱

被引:5
作者
李月 [1 ]
邓露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
[2] 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知识; 全要素生产率; 多重均衡; 经济收敛;
D O I
10.13516/j.cnki.wes.2017.05.011
中图分类号
F124.7 [国民收入、国民财富];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文章围绕中等收入陷阱与知识、全要素生产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沿着中等收入陷阱的表象-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机制-实证陷入陷阱的临界条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选择的思路展开。经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1)中等收入陷阱是多重均衡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低水平均衡的表现;(2)形成低水平均衡的原因在于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初期时,知识存量占比低于门槛水平;(3)实证求得知识存量占比初值的门槛值为1.9154,若低于该值则经济收敛于低水平均衡,且知识存量占比对经济发展产生负作用,反之则反是;(4)中国的创新效率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提升知识存量占比进而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路径是有效提高R&D投入效率以及加大企业的创新规模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26+137 +137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部门投资异质性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多重均衡——对中国“中等收入陷阱”动因的一个理论解释框架 [J].
战明华 ;
王晓君 ;
史晋川 .
财经研究, 2014, 40 (03) :30-41+84
[2]   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知识生产函数及影响因素分析 [J].
葛磊 ;
吴晓晓 .
中国市场, 2013, (48) :35-37+93
[3]   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基于一个贯通的增长理论框架 [J].
蔡昉 .
经济研究, 2013, 48 (11) :4-16+55
[4]   “中等收入陷阱”发生机理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动力 [J].
张德荣 .
经济研究, 2013, 48 (09) :17-29
[5]   中等收入陷阱、结构转换能力与政府宏观战略效应 [J].
李月 ;
邸玉娜 ;
周密 .
世界经济, 2013, 36 (01) :38-63
[6]   有效资本积累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J].
贺京同 ;
柳勇 .
上海金融 , 2012, (07) :8-12+116
[7]   未富先老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J].
蔡昉 .
国际经济评论, 2012, (01) :82-95+5
[8]   通过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来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J].
林岗 .
学术月刊, 2011, 43 (07) :63-65+71
[9]  
A great wall of patents: What is behind China's recent patent explosion?[J] . Albert Guangzhou Hu,Gary H. Jefferson.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 2008 (1)
[10]   Public support to innovation and imitation in a non-scale growth model [J].
Perez-Sebastian, Fidel .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 CONTROL, 2007, 31 (12) :3791-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