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节期与抽穗期玉米抗纹枯病相关QTL的初步定位

被引:16
作者
赵茂俊
高世斌
张志明
荣廷昭
潘光堂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玉米; 纹枯病; QTL定位; 不同发育时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玉米自交系R15(抗)×478(感)的F2分离群体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包含146个SSR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1666 cM,平均图距11.4 cM。通过麦粒嵌入法对229个F2:4家系进行人工接种纹枯病菌,于玉米拔节期和抽穗期进行纹枯病的抗性鉴定。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两个时期的抗病QTL及遗传效应。结果共检测到17个抗性QTL,其中以拔节期病情指数为指标共检测到9个QTL,分别位于第1、2、3、4、5、6、和10染色体上,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3.72%-9.26%;以抽穗期的病情指数为指标共在7条染色体上检测到10个抗玉米纹枯病的QTL,分布于第2、3、4、5、6、8和9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4.27%-9.27%。两个时期共检测出2个共同QTL,它们分别位于第2染色体的bnlgl662-bnlg1940区间和第6染色体的umc1006-umc1723区间。定位结果表明两个时期检测出的抗性QTL的差异表达与玉米不同发育时期基因的时空表达有密切关系,从而反映在纹枯病的抗性位点差异性上.这为玉米抗病选育提供新的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不同发育时期玉米株高QTL的动态分析 [J].
严建兵 ;
汤华 ;
黄益勤 ;
石永刚 ;
李建生 ;
郑用琏 .
科学通报, 2003, (18) :1959-1964
[2]  
吉林省栽培植物真菌病害志[M]. 科学出版社 , 戚佩坤等 著, 1966
[3]  
玉米病虫害田间手册[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王晓鸣等著, 2002
[4]   玉米上一种立枯丝核菌病害 [J].
朱惠聪 .
植物病理学报, 1982, (02) :63-64
[5]   玉米胚乳和胚发育过程中干物质积累和同工酶、蛋白质的变化 [J].
杨太兴 ;
曾孟潜 .
植物生理学报, 1984, (01) :77-89
[6]   禾谷类作物纹枯病研究Ⅰ:水稻、玉米、小麦纹枯病和棉花立枯病四者之间的关系 [J].
颜思齐 ;
吴帮承 ;
唐显富 ;
刘灼均 ;
江浪 .
植物病理学报, 1984, (01) :25-32
[7]   玉米抗纹枯病QTL分子标记定位 [J].
杨华 ;
杨俊品 ;
荣廷昭 ;
谭君 ;
邱正高 .
科学通报, 2005, (08) :772-776
[8]   玉米几个数量性状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基因效应分析 [J].
吴国海 .
遗传学报, 1987, (05) :363-369
[9]   华北区玉米、高粱、谷子纹枯病病原学的初步研究 [J].
高卫东 .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04) :57-61
[10]   江苏省几种作物丝核菌酯酶同工酶研究 [J].
夏正俊 ;
李清铣 .
江苏农业学报, 1992, (01) :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