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双循环的内外导向选择——贸易比较偏好视角

被引:40
作者
丁晓强 [1 ]
张少军 [1 ]
李善同 [2 ]
机构
[1]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国内经济大循环; 国际经济大循环; 贸易比较偏好; 核密度估计;
D O I
10.19616/j.cnki.bmj.2021.2.002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中国目前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认识其参与经济循环的内外导向选择,有助于加快建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此,本文构建了省际调出与出口比较偏好指数,利用中国七年30个省级行政区的投入产出表,考察了1987—2017年中国经济循环的内外导向选择,主要发现有:在全国层面,各省份的经济循环导向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以2007年为"拐点",国内经济循环导向总体减弱,国际经济循环导向总体增强;沿海地区的经济循环导向在2017年之前以国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而内陆地区的经济循环导向始终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反映了中国梯度式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各省份参与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导向程度绝对差异不断扩大,反映了各省份在分工体系中的职能存在明显差异;资本密集型部门的经济循环导向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而劳动密集型部门的经济循环导向以国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反映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比较优势存在部门差异;工业各部门参与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导向程度绝对差异逐渐扩大,反映了工业各部门之间的分工程度不断深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1]  
制造奇迹.[M].(美)加里·杰里菲(GaryGereffi);(美)唐纳德·怀曼(DonaldL.Wyman)编;俞新天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12]   中国经济:从客场到主场的全球化发展新格局 [J].
刘志彪 ;
凌永辉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6 (06) :1-9
[13]   激活民间社会活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缘起、基础和治理 [J].
彭小兵 ;
韦冬萍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6 (06) :35-43
[14]   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基于习近平百年大变局重要论断的思考 [J].
裴长洪 ;
刘洪愧 .
经济研究, 2020, 55 (05) :4-20
[15]   经济周期与长期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和特点(1978-2018) [J].
刘伟 ;
蔡志洲 .
经济学动态, 2019, (07) :20-36
[16]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产业发展与工业化进程 [J].
黄群慧 .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09) :5-23
[17]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制度逻辑与治理思维 [J].
金碚 .
经济管理, 2018, 40 (06) :5-16
[18]   大国如何出口:国际经验与中国贸易模式回归 [J].
易先忠 ;
欧阳峣 .
财贸经济, 2018, 39 (03) :79-94
[19]   全球化下的经济赶超路径探索——基于D-S框架 [J].
朱廷珺 ;
林薛栋 .
南开经济研究, 2014, (04) :32-49
[20]   出口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了吗——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J].
林桂军 ;
黄灿 .
国际贸易问题, 2013, (12)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