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风成沙的可溶盐组成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8
作者
朱秉启 [1 ,2 ]
杨小平 [2 ]
Patrick Rioual [2 ]
刘子亭 [2 ]
李朝柱 [3 ]
熊黑钢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4] 教育部新疆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可溶盐地球化学; 风成沉积; 大气沉降; 土壤固碳; 沙漠环境; 中纬度干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41.73 [沙漠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沙漠环境下,风成沉积物可溶盐的组成、分布和成因可为理解地表过程及环境与气候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提供重要证据。本研究通过对塔克拉玛干、库姆塔格、巴丹吉林和腾格里四大沙漠的风成沙样品的水溶盐研究,提供了中国北方沙漠带风成沙可溶盐的组成、含量、分布的基础数据,并讨论了风成沙可溶盐的来源、地理分布、成因及其对沙漠固碳的环境意义。风成沙可溶盐的含量介于0.05‰~1.86‰之间(平均0.42‰),盐水溶液的pH值介于8.4~9.6之间并与含碳可溶盐组分的含量显著相关,指示了中国北方沙漠风成沙处在土壤积盐的初级阶段,沙漠土壤的碱性环境受无机碳盐的主导。氯化钠和碳酸钠是可溶盐的主要化学组成,在空间分布模式上具有高度的区域一致性和区间递变性。可溶盐含量和组成的空间变化与区域气候参数(降水和温度)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并受风成分异作用的影响,而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差异显著。经论证,大气沉降过程控制着沙漠风成沙可溶盐的主体来源;土壤含碳无机盐的含量、属性及沙漠固碳潜力,指示中国北方沙漠在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可能对全球碳循环具有潜在贡献。几个二元沉积结构剖面的可溶盐案例分析表明,在应用二元或多元沉积序列的可溶盐指标重建沙漠区域的古环境变化历史时存在不确定性,需要结合沉积学指标的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29 / 104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内蒙古巴彦查干湖白云石的成因及其环境意义 [J].
姜文英 ;
吴海斌 ;
储国强 ;
袁宝印 ;
郭正堂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6) :1116-1120
[2]   浑善达克沙地近50年来风沙活动的湖泊记录 [J].
陈永福 ;
顾兆炎 ;
储国强 ;
许冰 ;
吕延武 ;
孙小虹 .
第四纪研究, 2009, 29 (04) :774-780
[3]   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浅析中国地貌若干问题研究的新进展 [J].
杨小平 ;
师长兴 ;
李炳元 ;
朱秉启 .
第四纪研究, 2008, (04) :521-534
[4]   西藏纳木错沉积物单水方解石出现前后的环境变化 [J].
李明慧 ;
康世昌 ;
朱立平 ;
王君波 ;
张强弓 ;
谢曼平 ;
游庆龙 .
第四纪研究, 2008, (04) :601-609
[5]   新疆巴里坤湖全新世环境记录及区域对比研究 [J].
薛积彬 ;
钟巍 .
第四纪研究, 2008, (04) :610-620
[6]   塔克拉玛干沙漠天然水体的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J].
朱秉启 ;
杨小平 .
科学通报, 2007, (13) :1561-1566
[7]   西宁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的可溶盐、来源及环境意义 [J].
孙斌 ;
郭正堂 ;
尹秋珍 ;
郝青振 .
第四纪研究, 2006, (04) :649-656
[8]   论中国盐湖 [J].
郑绵平 .
矿床地质, 2001, (02) :181-189+128
[9]   巴丹吉林沙漠地区钙质胶结层的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 [J].
杨小平 .
第四纪研究, 2000, (03) :295-295
[10]   第四纪盐湖沉积与古气候 [J].
郑绵平 ;
赵元艺 ;
刘俊英 .
第四纪研究, 1998, (04) :297-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