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高危行为调查分析

被引:5
作者
龙翠芳
机构
[1] 遵义师范学院马列部
关键词
校外青少年; 艾滋病高危行为; 调查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5 [青少年问题];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高危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出解决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以问卷调查数据和个案资料为依据,分析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高危行为的现状与成因。结果单身和单亲家庭的校外青少年占13.56%;其性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多性伴侣者高达17.59%;性交时总是使用安全套者为7.41%;28.81%的校外青少年肯定同伴中有吸毒者;5.93%认为同伴中有人感染艾滋病。结论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高危行为有个人、家庭、社会、环境4个层面的影响因素。整合各种有效资源,走"四位一体"综合治理之路是必行之举。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5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男男性服务群体的性、性网络、艾滋风险——以东北地区为例 [J].
富晓星 ;
Eric PFChow ;
马铁成 .
人口研究, 2012, 36 (04) :91-102
[2]  
流出地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 孙霄,朱广荣,季成叶,王真真.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3)
[3]   我国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研究进展 [J].
陆艳平 ;
吴汉荣 .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1, 28 (04) :266-268
[4]   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高危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J].
潘池梅 ;
田小兵 ;
宋湛 ;
张学锋 .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1, 27 (06) :403-405+428
[5]   艾滋病高发地区校外青少年艾滋病KAP调查 [J].
郗承惠 ;
彭昆靖 ;
尹正留 ;
李洲林 ;
杨忠桔 ;
刘邦 ;
段娟 ;
李荣春 .
卫生软科学, 2011, (01) :44-46
[6]   贵州省黔东南州校外女性少数民族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现状调查 [J].
黄小琴 ;
王方林 ;
吴家莲 ;
肖力川 .
实用预防医学, 2010, (01) :57-59
[7]   同伴影响在校外青少年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中的作用 [J].
朱广荣 ;
季成叶 ;
冯博文 .
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 (12) :1082-1083+1085
[8]   论色情文化与青少年性犯罪 [J].
姜华 ;
曹继建 .
中国德育, 2006, (11) :32-35
[10]   在流动人口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与策略 [J].
李慧 .
中国健康教育, 2004, (04) :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