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台塬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组分的差异

被引:29
作者
刘梦云
常庆瑞
杨香云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黄土高原农业资源与环境修复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黄土台塬; 土地利用方式; 总碳; 无机碳; 有机碳组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固定的影响,以乔木、灌木、草和农田等不同植被类型,纯林和混交两种栽培模式的黄土台塬为对象,进行了土壤碳组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林地和天然草地在0—100 cm土层总碳,轻组、重组、可溶性有机碳以及轻组有机碳分配比例(LFOC/SOC)均不同程度高于耕地,而其有机无机复合度(HFOC/SOC)则低于耕地,灌木林地和天然草地这种趋势尤为突出;各种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总碳和HFOC/SOC在0—20cm差异显著,总碳在60—100 cm也差异明显,轻组、重组及可溶性有机碳在0—40 cm,而无机碳则在40—100 cm差异明显;LFOC/SOC和DOC/SOC在各土层均存在一定差异。土壤总碳、有机碳以及各组分有机碳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无机碳则与其呈负相关。轻组和可溶性有机碳均与粗颗粒、易氧化有机碳以及2—0.25 mm团聚体有机碳的相关性高于与细颗粒、稳态有机碳和>2 mm团聚体有机碳;而重组有机碳则与之相反。轻组有机碳较有机碳、总碳、重组以及可溶性有机碳能更敏感地反映利用方式之间的差异,可作为土壤质量变化的评价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418 / 142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土地利用变化对川西米亚罗林土壤活性碳库的影响
    周程爱
    张于光
    肖烨
    张小全
    李迪强
    [J]. 生态学报, 2009, 29 (08) : 4542 - 4547
  • [2] 不同地表覆盖栽培对旱地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和轻质有机碳的影响
    李利利
    王朝辉
    王西娜
    张文伟
    李小涵
    李生秀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02) : 478 - 483
  • [3]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影响
    曾骏
    郭天文
    包兴国
    王卓
    孙建好
    [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8, (02) : 11 - 14
  • [4]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变化
    宇万太
    马强
    赵鑫
    周桦
    李建东
    [J]. 生态学杂志, 2007, (12) : 2013 - 2016
  • [5]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潮棕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宇万太
    姜子绍
    李新宇
    丁怀香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2) : 2760 - 2764
  • [6] 中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质量的影响
    杨玉盛
    谢锦升
    盛浩
    陈光水
    李旭
    [J]. 地理学报, 2007, (11) : 1123 - 1131
  • [7]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
    王小利
    郭胜利
    马玉红
    黄道友
    吴金水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6) : 1281 - 1285
  • [8] 植被类型对黄土丘陵区流域土壤有机碳氮的影响
    马玉红
    郭胜利
    杨雨林
    王小利
    杨光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1) : 97 - 105
  • [9] 栗钙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碳和无机碳剖面分布特征
    杨黎芳
    李贵桐
    赵小蓉
    [J]. 生态环境, 2007, (01) : 158 - 162
  • [10] 红壤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王晓龙
    胡锋
    李辉信
    秦江涛
    张斌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1) : 143 -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