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1 条
聚落、地域性联合与古代早期的社会控制——《周礼》乡里制考原
被引:4
作者:
鲁西奇
机构:
[1]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来源:
关键词:
乡里;
聚落;
地缘关系;
《周礼》;
社会控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24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0年)];
K224.06 [史料];
学科分类号:
060202 ;
摘要:
西周时期,闾、里、邑、族是基本的居民编组单位的控制管理单元,其中闾用以编排"国人",里用以编排"野人",而郊中的甸人则大抵以"邑"为编排单位。闾、里、邑在本质上都是居住单元:闾是较大聚落(国、都)内部有规划地分划而成的居住区,里则用以指称四周有垣墙围绕、附带有田地的聚落,邑系围垣聚落的通称。族的本义是聚合起来的人群,一族或包括若干闾、里;若干邑也可能联合起来,形成五邑、十邑之类的地域联合体。国、野二元体制与以聚落或居住区为基础编排城乡居民,乃是《周礼》乡里制的核心,也是西周时期乡里控制制度的根本;而以聚落或居住区分划为基础的里、邑、闾,以及包括若干聚落的地域性联合,乃是西周时期社会控制的真实形态。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组织的基本形态,是以聚落或居住单位为基础的。地缘关系乃是古代早期中国社会组织与社会控制的基础,而血缘关系则更主要地表现为一种政治原则和文化表达。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40
页数:1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