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封育区沙化草地植被生态位研究

被引:11
作者
苏鹏飞 [1 ]
张克斌 [1 ]
王瑞斌 [2 ]
王晓 [1 ]
庞吉林 [1 ]
刘帅华 [1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2] 孝义市水利局
关键词
人工封育; 沙化草地; 重要值;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2.03.016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采用样线和样方结合法对宁夏人工封育草原进行野外调查,运用重要值、Levins生态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封育外围区、边缘区、核心区3种不同措施下的植物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以揭示人工封育区沙化草地植被生态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人工封育区,重要值之和较大的为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和刺沙蓬(Salsolaruthenica IIjin.),分别为689.53、455.83。外围区与边缘区生态位宽度最大的均为黑沙蒿,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846、0.790,核心区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Novopokr.),生态位宽度为0.640,是人工封育区的优势种。生态位重叠计测结果表明,植被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生态位重叠度平均值和重叠对百分数表现为外围区>核心区>边缘区。不同封育措施间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的差异表明适度封育有利于草地植被恢复,但随着封育时间延长,植物的再生和幼苗的形成会受到一定程度抑制。
引用
收藏
页码:422 / 4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宁夏盐池荒漠化地区人工封育草场的植物生态位特征 [J].
边振 ;
张克斌 ;
李瑞 ;
刘小丹 .
生态环境, 2008, (04) :1572-1576
[2]   北方农牧交错带沙地生物结皮研究 [J].
张克斌 ;
卢晓杰 ;
李瑞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04) :147-151
[3]   封育措施对半干旱沙地草场植被群落特征及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J].
杨晓晖 ;
张克斌 ;
侯瑞萍 .
生态环境, 2005, (05) :730-734
[4]   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农牧交错带弃耕地植被的演替规律 [J].
郑翠玲 ;
曹子龙 ;
赵廷宁 ;
孙保平 ;
丁国栋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 (01) :72-76
[5]   荒漠生物结皮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J].
宋阳 ;
严平 ;
张宏 ;
孟祥亮 .
干旱区研究, 2004, (04) :439-443
[6]   重要值的改进及其在羊草群落分类中的应用 [J].
何兴东 ;
高玉葆 ;
刘惠芬 .
植物研究, 2004, (04) :466-472
[7]   珍稀濒危植物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特征研究 [J].
魏志琴 ;
李旭光 ;
郝云庆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1) :1-4
[8]   关帝山亚高山灌丛草甸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研究 [J].
李军玲 ;
张金屯 ;
郭逍宇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12) :2081-2088
[9]   山西南部脱皮榆种群生态位的研究 [J].
毕润成 ;
尹文兵 ;
王艳妮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7) :210-215
[10]   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退化草原的恢复动态 [J].
李永宏 .
生物多样性, 1995, (03) :12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