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定位系统与人工观测雷暴日数统计比较

被引:40
作者
王学良 [1 ]
张科杰 [1 ]
张义军 [2 ]
朱传林 [1 ]
机构
[1] 湖北省防雷中心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雷电定位系统; 人工观测; 雷暴日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7.3 [大气电现象(大气电学)]; P412 [探测技术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为了利用雷电定位系统(lightning locaytion system,LLS)资料统计人工观测雷暴日数,采用湖北省2007—2012年LLS监测资料,选取25个气象站为圆心,统计其不同监测半径(r)圆区域内LLS监测的雷电日数,并与人工观测雷暴日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r≤7 km时,LLS监测平均年雷电日数小于人工观测平均年雷暴日数;r≥8 km时,LLS监测平均年雷电日数大于人工观测平均年雷暴日数;r=22 km圆区域内年平均雷电日数可替代最大年雷暴日数。根据r=7 km,r=8 km圆区域内LLS监测的年雷电日数、年平均地闪密度资料,分别采用直接替代法、地闪密度法和该文提出的二元法计算年雷暴日数,结果显示:二元法效果最好。二元法计算的2007—2012年25个站平均年雷暴日数与人工观测相等,平均差异为7.4%;二元法计算的2013年年雷暴日数与人工观测相差0.8 d,平均差异为12.3%。
引用
收藏
页码:741 / 75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雷电定位系统监测雷电日与人工记录雷电日的比较 [J].
余海军 ;
陈水明 ;
朱建军 ;
岑杰军 .
高电压技术, 2012, 38 (10) :2742-2748
[2]   我国雷击致人伤亡特征及易损度评估区划 [J].
高燚 ;
张义军 ;
张文娟 ;
张阳 .
应用气象学报, 2012, (03) :294-303
[3]   ADTD雷电探测系统典型故障分析 [J].
秦建峰 ;
刘梦雨 ;
吴昊 .
气象科技, 2012, (02) :180-184
[4]   闪电定位系统与人工观测雷电日参数对比分析 [J].
李家启 ;
汪志辉 ;
任艳 ;
李光兵 ;
黄亚敏 .
气象科技, 2012, 40 (01) :132-136
[5]   闪电定位资料与目测雷暴日的对比分析 [J].
钟颖颖 ;
冯民学 ;
周曾奎 ;
王锡中 ;
张艳华 .
气象科学, 2010, 30 (06) :851-855
[6]   雷电定位系统地闪密度分布图与雷击故障相关性分析 [J].
童雪芳 ;
王海涛 ;
陈家宏 ;
谷山强 .
高电压技术, 2009, 35 (12) :2924-2929
[7]   国外气候资料整编方法介绍——以美国、加拿大为例 [J].
张志富 .
干旱气象, 2009, (04) :395-401
[8]   一种新的雷电日及雷电参数统计方法 [J].
尹丽云 ;
许迎杰 ;
张腾飞 ;
邓勇 ;
刘雪涛 ;
谢屹然 ;
徐开 .
气象科技, 2009, 37 (06) :739-743+800
[9]   闪电定位资料与人工引雷观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J].
陈绿文 ;
张义军 ;
吕伟涛 ;
董万胜 ;
郑栋 ;
黄智慧 ;
陈绍东 .
高电压技术, 2009, 35 (08) :1896-1902
[10]   广州地区雷暴过程云-地闪特征及其环境条件 [J].
蒙伟光 ;
易燕明 ;
杨兆礼 ;
万齐林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5) :6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