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植物生物量研究进展

被引:14
作者
朱远辉 [1 ]
柳林 [1 ,2 ]
刘凯 [1 ]
王树功 [3 ]
艾彬 [4 ]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综合地理信息研究中心
[2]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Cincinnati,OH -,USA
[3] 中山大学科技发展研究院
[4]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红树林植物; 生物量;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遥感;
D O 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4.04.016
中图分类号
Q948.1 [植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红树林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典型的生态交错带,其植物群落具有很高的生物量。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了红树林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研究成果及其相关的研究方法,并探讨了不同纬度红树林植物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异速生长法研究红树林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该方法适用于不同红树林树种,可推广使用至相似生境的同一红树林树种;红树林植物根系生物量研究较少,且根系提取手段和处理技术差异较大,导致研究成果对比参考性不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区域红树林植物生物量遥感估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遥感估算模型仅仅依靠遥感图像的光谱特征和后向散射特征等信息,对宽波段植被指数容易饱和、不同的红树林树种光谱差异较大等问题缺乏考虑,在建模过程中忽略了植物的叶面积指数和树龄等,高光谱、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及多极化雷达数据将成为未来红树林植物生物量估算研究的重要数据源;随着纬度的增加,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红树林植物生物量总体在减少;红树林植物生物量主要受生境、树种、树龄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15 / 52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61 条
[1]   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J].
张和钰 ;
陈传明 ;
郑行洋 ;
张丽琼 ;
贾高举 .
湿地科学, 2013, (01) :108-113
[2]   红树林湿地有机碳研究进展 [J].
朱耀军 ;
郭菊兰 ;
武高洁 .
生态学杂志, 2012, 31 (10) :2681-2687
[3]   异速生长法计算秋茄红树林生物量 [J].
金川 ;
王金旺 ;
郑坚 ;
陈秋夏 ;
李俊清 ;
卢翔 .
生态学报, 2012, 32 (11) :3414-3422
[4]   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立地类型划分 [J].
谭芳林 ;
叶功富 ;
崔丽娟 ;
张立华 ;
罗美娟 ;
孙志同 ;
林捷 ;
罗彩莲 ;
乐通潮 ;
黄丽 ;
林永源 .
湿地科学, 2010, 8 (04) :366-370
[5]   闽东沿海秋茄天然林与人工林生物量比较 [J].
王韧 ;
李晓景 ;
蔡金标 ;
张典铨 ;
何东进 ;
刘翠 ;
王其炳 ;
郑开基 ;
林峰 .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10, 30 (01) :16-20
[6]   中国湿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和潜力 [J].
段晓男 ;
王效科 ;
逯非 ;
欧阳志云 .
生态学报, 2008, (02) :463-469
[7]   盐度对红树植物影响研究 [J].
廖岩 ;
陈桂珠 .
湿地科学, 2007, (03) :266-273
[8]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J].
方精云 ;
郭兆迪 ;
朴世龙 ;
陈安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804-812
[9]   森林生物量遥感估算与应用分析 [J].
徐新良 ;
曹明奎 .
地球信息科学, 2006, (04) :122-128
[10]   红树林湿地植被生物量的雷达遥感估算 [J].
黎夏 ;
叶嘉安 ;
王树功 ;
刘凯 ;
刘小平 ;
钱峻屏 ;
陈晓越 ;
何执兼 ;
覃朝锋 .
遥感学报, 2006, (03) :387-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