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现代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10
作者
杨丹
姚龙奎
王方国
张宏
叶新荣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南海; 正构烷烃; 组合特征; 物源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4 [海洋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利用1998年6~9月南海海洋环境调查及1987年SO-50中德联合调查中所取得的资料,对南海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将南海与渤海、黄海、东海现代沉积过程中的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南海北部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分布范围为nC15~nC33,双峰群,居前的低碳数主峰碳为nC19~nC22,居后的高碳数主峰碳为nC27,nC24以后奇碳的优势明显,OEP为2.13,nC23-/nC24+值平均为1.53,沉积物中陆源输入居多;南海南部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分布范围为nC15~nC33,呈双峰群,居前的低碳数峰群以nC19~nC23为主峰碳,居后的高碳数峰群以nC27或nC29为主峰碳,OEP为1.58,nC23-/nC24+值平均为2.15,沉积物中海洋生物来源居多。南海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为海洋和陆源两种有机质来源。(2)南海南部处于典型热带海洋环境,生物生产力较高,大量硅质、钙质生物在海域繁殖,生物效应降低了陆源物质的丰度。物源效应和生物效应的差异是南海南、北部现代沉积物的碳分子组合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3)南海现代沉积物各站位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P r/Ph值基本小于1,说明沉积物沉积时为缺氧还原的沉积环境,但局部海域沉积环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受到涌升的南极底层水的影响。(4)南海与东海、黄海、渤海不同海域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对比可知,各海域沉积物均显示出物源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巢湖沉积物柱样中正构烷烃初探 [J].
姚书春 ;
沈吉 .
湖泊科学, 2003, (03) :200-204
[2]   南海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进展 [J].
赵泉鸿 ;
汪品先 .
第四纪研究, 1999, (06) :481-501
[3]   南海颗粒物质的通量、组成及其与沉积物积累率的关系初探 [J].
陈建芳 ;
郑连福 ;
陈荣华 ;
郑玉龙 ;
陈文斌 ;
M.G.Wiesner ;
H.K.Wong .
沉积学报, 1998, (03) :14-19
[4]   中国边缘海的沉积物分区 [J].
刘锡清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6, (03) :1-11
[5]   南海表层沉积类型与沉积作用若干特征 [J].
罗又郎,冯伟文,林怀兆 .
热带海洋, 1994, (01) :47-54
[6]   海水悬浮物质中脂肪酸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 [J].
叶新荣 ;
朱桂海 .
海洋与湖沼, 1992, (06) :669-676
[7]   关于我国东部某些现代沉积物正构烷特征与物质来源的讨论 [J].
丁雅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5, (01) :96-103
[8]   我国滨海现代沉积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油气关系的探讨 [J].
吴德云 ;
程桂英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4, (04)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