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那曲地区雷暴云电荷结构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34
作者
郭凤霞
张义军
言穆弘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雷暴云; 电荷结构;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7 [大气现象];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选取2003年藏北高原那曲地区的两次典型过顶雷暴过程,首先总结了它们的层结特征,然后利用一个只考虑感应和非感应起电机制的三维强风暴动力和电耦合模式模拟了两次雷暴过程的电荷结构,最后从微物理场和流场出发讨论了高原雷暴电荷结构特征及其主要形成原因。结果表明,由于高原平均地表温度较低,雷暴云反转温度层以下的起电区域较小,强的垂直上升速度使大粒子能够到达较高的高度,增加了大小粒子碰并几率,易形成明显的三极性电荷结构特征;较弱的上升速度易使大小粒子比含水量中心受重力作用过早的分离,高层的小粒子和低层的大粒子基本不参与起电活动,云底部和上部的正电荷区减弱。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青藏高原腹地的雷电物理特征 [J].
周筠珺 ;
郄秀书 ;
谢屹然 ;
张广庶 ;
王怀斌 ;
张彤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4, (09) :202-207
[2]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雷电特征初步分析 [J].
赵阳 ;
张义军 ;
董万胜 ;
张鸿发 ;
陈成品 ;
张彤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3) :405-410
[3]   雷暴云不同空间电荷结构数值模拟研究 [J].
郭凤霞 ;
张义军 ;
郄秀书 ;
言穆弘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3, (03) :268-274
[4]   对流和层状云系电活动、对流及降水特性的相关分析 [J].
张义军 ;
华贵义 ;
言穆弘 ;
安学敏 .
高原气象, 1995, (04) :13-22
[5]   对流云中冰相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Ⅱ:繁生过程作用 [J].
孔凡铀 ;
黄美元 ;
徐华英 .
大气科学, 1991, (06) :78-88
[6]   对流云中冰相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Ⅰ:模式建立及冷云参数化 [J].
孔凡铀 ;
黄美元 ;
徐华英 .
大气科学, 1990, (04) :441-453
[7]   云中闪电及云下部正电荷的初步分析 [J].
邵选民 ;
刘欣生 .
高原气象, 1987, (04) :317-325
[8]   大气层结演变对持续性雹暴天气过程的影响 [J].
张喜轩 ;
孙秀霞 .
高原气象, 1987, (02) :161-168
[9]   雷雨云极化降水起电机制的一种计算 [J].
言穆弘 ;
葛正谟 .
高原气象, 1983, (03) :2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