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白银市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

被引:6
作者
秦松
李易麟
南忠仁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盈余; 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 白银市; 动态分析;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07.01.003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弄清白银市的可持续发展现状,根据2000—2004年的统计资料,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白银市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分别进行了动态分析,并与不同尺度区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五年平均生态足迹为1.55 hm2/人,年均增长率为4.76%;生态承载力变化不大,为0.55 hm2/人;平均生态赤字1.00 hm2/人,年均增长率为22.00%,处于一种相对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②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占生态足迹的99.97%,主要通过消耗本地的自然资源来维持区域的发展;耕地供给对生态承载力贡献率为92.38%,供给类型比较单一。③2004年的万元GDP生态足迹为2.71 hm2,相当于中国西部的平均水平,资源利用模式为粗放型、消耗型。④生态足迹特点是:大生态足迹、低生态承载力、高生态赤字。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基于生态足迹的可持续发展度量及其预测——以广西为例 [J].
卢远 ;
华璀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47-52
[2]   兰州市2002年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态足迹分析 [J].
陶明娟 ;
赵军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5, (02) :51-54
[3]   生态足迹模型研究进展 [J].
翟胜 ;
梁银丽 ;
王巨媛 .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01) :200-204
[4]   生态足迹分析模型的假设条件缺陷及应用偏差 [J].
李明月 ;
江华 ;
不详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5, (01) :6-9
[5]   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及其研究现状 [J].
黎瑞波 ;
蒋菊生 .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2) :12-15
[6]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足迹研究 [J].
黄青 ;
任志远 ;
王晓峰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3, (02) :57-58
[7]   中国1999年的生态足迹分析 [J].
徐中民 ;
陈东景 ;
张志强 ;
程国栋 .
土壤学报, 2002, (03) :441-445
[8]   生态足迹方法:可持续性定量研究的新方法——以张掖地区1995年的生态足迹计算为例 [J].
徐中民 ;
程国栋 ;
张志强 .
生态学报, 2001, (09) :1484-1493
[9]   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 [J].
陈东景 ;
徐中民 ;
程国栋 ;
张志强 .
冰川冻土, 2001, (02) :164-169
[10]   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 [J].
杨开忠 ;
杨咏 ;
陈洁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6) :63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