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黄土-红粘土序列有机质记录及其对磁化率古气候意义启示

被引:27
作者
谢巧勤 [1 ,2 ]
陈天虎 [1 ]
徐晓春 [1 ]
孙玉兵 [1 ]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Radiogenic Isotope Laboratory,Centre for Microscopy and Microanalysis,University of Queensland,Brisbane,Qld
关键词
黄土-红粘土序列; 磁化率; 有机质; 生物地球化学; 古气候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P318.4 [岩石磁性及古地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量研究证实成壤磁铁矿和磁赤铁矿是黄土-红粘土磁化率变化主要原因,但是对这些磁性矿物起源于无机沉淀还是生物作用尚需深入研究。为此,本文选择黄土高原200余米厚的西峰黄土-红粘土序列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分析和透射电镜手段,对其中有机质含量和磁性矿物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5以来的沉积层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集中在0.25%~0.50%之间,有机质含量变化与黄土和古土壤层磁化率变化基本一致,即有机质高值对应磁化率高值,有机质与磁化率值成正相关;S5以下至午城黄土底部不仅有机质含量降低而且变化幅度减小;红粘土沉积层中,虽然不能完全遵循磁化率高值对应有机质高值,但基本符合峰-峰和谷-谷对应规律。有机质和磁化率的相关性以及透射电镜研究表明,生物成因磁性矿物是风尘序列磁化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有机质含量高低反映风尘序列成壤过程中生物地球化学强度变化,生物将磁化率和古气候密切联系起来。黄土和红粘土磁化率古气候意义相似,但是由于黄土和红粘土形成于不同气候背景下,不能仅仅利用二者磁化率大小对比反演古气候,利用表土磁化率重建古气候要考虑气候载体形成的气候背景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709 / 71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7 条
[31]   趋磁细菌及磁小体对黄土-古土壤序列磁化率贡献的模拟实验研究 [J].
彭先芝 ;
贾蓉芬 ;
李荣森 ;
戴顺英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2002, (02) :188-194
[32]   新近纪以来中国黄土高原的风尘记录 [J].
孙有斌 ;
强小科 ;
孙东怀 ;
安芷生 .
地层学杂志, 2001, (02) :94-101
[33]   甘肃西峰晚第三纪红粘土的化学组成及化学风化特征 [J].
陈旸 ;
陈骏 ;
刘连文 .
地质力学学报, 2001, (02) :167-175
[34]   中国黄土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一次事实与故事相结合的讨论 [J].
刘东生 ;
孙继敏 ;
吴文祥 .
第四纪研究, 2001, (03) :185-207
[35]  
Seven million-year iron geochemistry record from a thick eolian red clay-loess sequence in Chinese Loess Plateau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paleomonsoon evolution[J]. YANG Shiling & DING Zhongli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1(04)
[36]   灵台风尘堆积中钙质结核的地球化学研究 [J].
孙有斌 ;
周杰 ;
安芷生 .
地球化学, 2000, (03) :277-282
[37]   灵台黄土-红粘土序列的磁性地层及粒度记录 [J].
丁仲礼 ;
孙继敏 ;
杨石岭 ;
熊尚发 ;
顾兆炎 ;
刘东生 ;
朱日祥 ;
郭斌 ;
岳乐平 .
第四纪研究, 1998, (01) :86-94
[38]  
Characteristics of magnetotactic bacteria in Duanjiapo loess section, Shaanxi Province and their environment significance[J]. 贾蓉芬,颜备战,李荣森,范国昌,林本海.Science in China,Ser.D. 1996(05)
[39]   黄土剖面中趋磁细菌及其磁小体的初步研究 [J].
李荣森,范国昌,贾蓉芬,高梅影,戴顺英,林本海 .
地球化学, 1996, (03) :251-254+309
[40]   黄土频率磁化率与古气候冷暖变换 [J].
刘秀铭 ;
刘东生 ;
F.Heller ;
许同春 .
第四纪研究, 1990, (01) :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