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污染重金属在水稻不同部位的积累转运

被引:13
作者
刘志彦 [1 ,2 ]
田耀武 [3 ]
陈桂珠 [1 ]
机构
[1]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3] 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复合污染; 水稻; 品系; 积累; 转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在广东大宝山矿区Fe、Cu、Zn、Pb、As和Cd复合污染土壤中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6种金属元素在杂交稻、常规稻和糯稻3个水稻品系(共21个水稻品种)的稻米、谷壳、稻草、根、铁膜以及根系各部位的积累转运规律。结果表明,6种供试金属元素在水稻体内含量均为地下部(根系)>地上部。水稻各部位金属含量指标中,大部分指标品系间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常规稻和糯稻稻米对Fe、Cu、Zn、Pb和Cd的积累能力均高于杂交稻,但杂交稻稻米对As的积累能力高于其它两个品系。在Fe、Cu、Zn、Pb和Cd污染土壤中较适宜种植杂交稻;在As污染土壤则较适宜种植糯稻。Zn、Pb和As在水稻不同部位的富集系数均为根系>稻草>谷壳>稻米;Fe、Cu和Cd的富集系数均为根系>稻草>稻米>谷壳。除Cu外,其余5种金属元素Fe、Zn、Pb、As和Cd在铁膜的富集系数均高于根部。铁膜对不同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排序为Cd>As>Fe>Zn>Pb>Cu。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不同水稻品系幼苗对砷(As)的耐性、吸收及转运 [J].
刘志彦 ;
陈桂珠 ;
田耀武 .
生态学报, 2008, (07) :3228-3235
[2]   水稻不同基因型对铅镉吸收能力差异的研究 [J].
冯文强 ;
涂仕华 ;
秦鱼生 ;
熊洪 ;
徐富贤 ;
孙锡发 ;
廖鸣兰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2) :447-451
[3]   超级杂交稻与常规稻剑叶维管组织结构比较研究 [J].
刘宇锋 ;
萧浪涛 ;
童建华 ;
刘清 .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07) :151-155
[4]   不同淹涝胁迫强度对杂交稻和常规稻农艺性状和生化特性的影响 [J].
陈永华 ;
赵森 ;
严钦泉 ;
肖国樱 .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05) :512-516
[5]   苗期水稻吸收和转运砷的基因型差异研究 [J].
刘文菊 ;
胡莹 ;
毕淑芹 ;
李玉敏 ;
朱永官 ;
刘向辉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6) :356-360
[6]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进展 [J].
刘春阳 ;
张宇峰 ;
崔志强 .
江苏环境科技, 2005, (S1) :139-141
[7]   北方杂交稻与常规稻籽粒灌浆特性的比较 [J].
王建林 ;
徐正进 ;
马殿荣 .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05) :51-56
[8]   模拟酸雨对杂交稻常规稻野生稻影响的研究 [J].
黎华寿 ;
聂呈荣 ;
胡永刚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2) :284-287
[9]   矿区周围土壤中重金属危害性评估研究 [J].
蔡美芳 ;
党志 ;
文震 ;
周建民 .
生态环境, 2004, (01) :6-8
[10]   铜的单元及复合污染中水稻对Cu吸收累积规律的研究 [J].
康立娟 ;
赵明宪 ;
庄国臣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4) :50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