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黑水国西城驿遗址出土木炭指示的树木利用和古环境

被引:11
作者
王树芝 [1 ]
李虎 [2 ]
张良仁 [3 ]
陈国科 [4 ]
王鹏 [1 ]
赵志军 [1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2]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干旱环境与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
[3]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4]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
黑水国西城驿遗址; 木炭分析; 植物考古; 古环境; 木材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09 []; K878 [遗址];
学科分类号
071001 ; 060107 ;
摘要
在2010年度甘肃张掖市甘州区黑水国西城驿遗址的发掘中,采用筛选法,在灰坑、房址、地层、沟和墓中罐子中共采集了38份木炭样品。对其中大于4mm的656块木炭进行了鉴定,656块木炭分别属于13种木本植物种属,有柽柳(Tamarix chinensis)、柽柳属(Tamarix)、沙棘属(Hippophae)、枸杞属(Lycium)、杨属(Populus)、柳属(Salix)、榆属(Ulmus)、云杉属(Picea)、圆柏属(Sabina)、沙拐枣属(Calligonum)、蒺藜科Zygophyllaceae和2种未鉴定的阔叶树及1枚杏核(apricot pit)。研究表明:柽柳属木材在黑水国西城驿遗址古代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用柽柳作建筑材料。古代居民有可能采集枸杞属、沙棘属和杏属树木的果实食用,可能用沙拐枣属和蒺藜科树木的枝叶做饲料。研究还表明,黑水国西城驿遗址三期古环境比一期和二期相对干旱。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河西走廊及其邻近地区早期青铜时代遗存研究.[D].陈小三.吉林大学.2012, 03
[2]  
沙棘性状及形态解剖特征与其生态适应性研究.[D].李晓燕.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 03
[3]  
考古学文化论集.[M].苏秉琦主编;.文物出版社.1993,
[4]  
中国木材志.[M].成俊卿等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5]   胡李家遗址出土卷状炭化物的研究 [J].
王树芝 ;
王增林 ;
张雪莲 ;
叶茂林 ;
蔡林海 .
华夏考古, 2012, (04) :29-32
[6]   考古遗址木材分析简史 [J].
王树芝 .
南方文物, 2011, (01) :156-162
[7]   陶寺遗址出土木炭研究 [J].
王树芝 ;
王增林 ;
何驽 .
考古, 2011, (03) :91-96+109
[8]   辽西城子山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期农业活动特征及环境效应 [J].
赵克良 ;
李小强 ;
周新郢 ;
孙楠 .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1) :8-15
[9]   半城芦苇半城庙——古甘州生态、历史、人文诠释 [J].
闫廷亮 .
丝绸之路, 2010, (12) :5-10
[10]   甘肃河西走廊早期冶炼活动及影响的炭屑化石记录 [J].
孙楠 ;
李小强 ;
周新郢 ;
赵克良 ;
杨青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2) :319-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