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晚中生代剪切带特征及年代学制约

被引:20
作者
侯泉林 [1 ]
刘庆 [1 ]
李俊 [2 ]
张宏远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伸展拆离构造; 剪切带; 40Ar-39Ar年代学; 晚中生代; 大别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别山的主要剪切带晚中生代时发生伸展拆离,整个构造体系以北大别变质杂岩为核心分为北部伸展构造体系和南部伸展构造体系。北部伸展体系中的晓天—磨子潭剪切带向北北东拆离;南部伸展体系中,水吼—五河剪切带和太湖—马庙剪切带向南南东拆离,而宿松—清水河剪切带则向南西拆离。系统的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分析显示:晓天—磨子潭剪切带的剪切位移量至少为56km,宿松—清水河剪切带的剪切距离至少为12km。在南部伸展体系中,福林参数K值从北到南的变化指示从纯剪切逐渐过渡到简单剪切,显示了北大别的岩浆侵入作用在南部伸展拆离体系中的主动作用。对大别山的4条剪切带中黑云母、白云母和角闪石的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分析表明,存在两组变形年龄,较早的一组年龄(约190Ma±)可能代表了造山带形成过程中超高压变质岩冷却和折返的时间;较晚的一组年龄(约125Ma±)则可能代表了碰撞造山带作用之后的伸展拆离作用的时间。应变测量分析、年代学分析和铂族元素的特征均表明北大别杂岩中的岩浆侵入作用是大别山晚中生代伸展拆离作用的主要诱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合肥盆地东部中-新生代的演化及其对郯庐断裂带活动的响应 [J].
刘国生 ;
朱光 ;
牛漫兰 ;
宋传中 ;
王道轩 .
地质科学, 2006, (02) :256-269
[2]   大别山东端郯庐断裂带由走滑向伸展运动转换的40Ar-39Ar年代学记录 [J].
王勇生 ;
朱光 ;
宋传中 ;
刘国生 ;
向必伟 ;
李长城 ;
谢成龙 .
地质科学, 2006, (02) :242-255
[3]   大别造山带折返剥露历史:来自合肥盆地南缘中生界变质岩碎屑的证据 [J].
李双应 ;
王道轩 ;
刘因 ;
李任伟 ;
孟庆任 ;
岳书仓 .
地质科学, 2005, (04) :70-83
[4]   大别造山带祝家铺辉长岩的铂族元素特征 [J].
刘庆 ;
侯泉林 ;
周新华 ;
谢烈文 .
岩石学报, 2005, (01) :229-241
[5]   大别山南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峰期变质条件 [J].
石永红 ;
王清晨 .
地质科学, 2004, (03) :375-387+338
[6]   大别地块超高压变质期后伸展变形及超高压变质岩石折返过程 [J].
索书田 ;
钟增球 ;
游振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1) :9-17
[7]   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隆升作用的时空格局——构造年代学证据 [J].
王国灿 ;
杨巍然 .
地球科学, 1998, (05) :27-33
[8]   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期后伸展构造格局 [J].
钟增球 ;
索书田 ;
游振东 .
地球科学, 1998, (03) :9-13
[9]   桐柏─大别山西段的伸展构造 [J].
金维浚,宋鸿林,马文璞 .
地质科学, 1997, (02) :156-164
[10]   一个造山后的辉长岩──河南新县王母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J].
张旗,马文璞,金唯俊,李秀云 .
地球化学, 1995, (04) :34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