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恩施地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评价
被引:32
作者:
张家其
[1
]
王佳
[2
]
吴宜进
[1
]
葛咏
[3
]
王程昊
[1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华中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盈余;
可持续发展;
恩施贫困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以恩施地区2010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其2010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和万元GDP生态足迹分别与恩施地区贫困村分布密度进行空间耦合。研究表明:(1)恩施地区人均生态盈余为0.467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947 1hm2,人均生态足迹为0.48hm2;(2)贫困村分布密度最高的来凤县、建始县人均生态盈余很少,而贫困村分布密度最低的利川市、咸丰县、宣恩县、鹤峰县,人均生态足迹最高和最低的县分别是咸丰县、宣恩县,鹤峰县的生态承载力最高,人均生态盈余最高的是宣恩县、鹤峰县,万元GDP生态足迹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利川市,巴东县;(3)通过生态足迹的研究,提出了恩施贫困地区需放大生态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努力将生态盈余转化为直接的经济增长,使之能够有效的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引用
收藏
页码:603 / 608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