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处理对鲫生化特性及肉质的影响

被引:14
作者
张瑞霞
张娟
熊善柏
谭彦君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湖北省水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鲫; 低温处理; 生化特性; 肉质;
D O I
10.13300/j.cnki.hnlkxb.2008.04.021
中图分类号
S983 [水产品保鲜技术];
学科分类号
083204 ;
摘要
通过测定3.5℃、6.5℃、9.5℃和20.0℃4种水温下鲫的存活率、血液生化指标、排泄物氨态氮含量以及鱼体肌肉质构、色度和理化指标的变化,观察低温处理对鲫生化特性及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鲫的氨氮排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且20.0℃的氨氮排泄量显著高于其它3种温度的。在4种水温下暂养5 d后,鲫的存活率分别为85.0%、100.0%、94.7%和75.0%,在6.5℃水温下暂养保活效果最好。20℃暂养5 d后,鲫血液的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血糖和皮质醇均高于低温试验组的鲫。低温处理对鱼肉的弹性和粗蛋白无影响,而对鱼肉的持水力、粘聚性、回弹性、pH值以及可溶性蛋白、粗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低温处理对鲫的存活率、生化特性和肉质有明显影响,选择6.5℃的水温有利于其保活贮运。
引用
收藏
页码:532 / 53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包装处理方式对冰温贮藏黄鳝片品质的影响 [J].
吕凯波 ;
熊善柏 ;
王佳雅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5) :714-718
[2]   白鲢鱼糜凝胶劣化的影响因素 [J].
刘茹 ;
钱曼 ;
熊善柏 ;
刘畅 ;
谢笔钧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5) :709-713
[3]   低温胁迫对鲤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J].
常玉梅 ;
匡友谊 ;
曹鼎臣 ;
梁利群 ;
孙效文 ;
雷清泉 .
水产学报, 2006, (05) :701-706
[4]   温度对瓦氏黄颡鱼氨氮排泄及能量利用的影响 [J].
陈玉翠 ;
陈锦云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5) :120-122
[5]   大獭蛤常温和低温状态下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 [J].
杨家林 ;
廖思明 .
广西科学, 2006, (03) :222-225
[6]   美洲鲥应激后皮质醇激素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J].
杜浩 ;
危起伟 ;
甘芳 ;
刘鉴毅 ;
陈细华 ;
杨德国 .
动物学杂志, 2006, (03) :80-84
[7]   大獭蛤低温保活技术的初步研究 [J].
杨家林 ;
蒋艳 ;
蔡德建 .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6, (02) :75-77
[8]   黑鲷无水保活技术的初步研究 [J].
田标 ;
陈申如 ;
杨远帆 ;
张其标 .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221-225
[9]   热应激对动物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J].
董淑丽 ;
王占彬 ;
雷雪芹 ;
邓雯 ;
文凤云 .
家畜生态, 2004, (02) :54-56
[10]   青蛤低温保活和营养成分的变化 [J].
田国庆 ;
魏恩宗 ;
方应国 ;
闵剑青 ;
沈月新 ;
岳晓华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2, (02) :184-187